上半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和更加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北京银行坚持提高政治站位、坚定发展信心、主动识变应变,一手抓防控疫情、助企纾困,一手抓创新驱动、科技赋能,全面加快公司业务转型升级,为实体经济复苏反弹、持续高质量发展注入金融活水。
聚焦“拓普惠、强特色”,
普惠金融持续增量提质
服务小企业,成就大事业,是北京银行持之以恒的价值追求。上半年,北京银行继续下沉服务重心,积极实施“客户倍增计划”,持续升级科技、文化等特色金融服务,推动普惠金融业务朝着“增量扩面、提质增效、特色塑造”的方向持续迈进。
科技金融强化特色打造。北京银行积极参与科技融资体系的搭建与完善,不断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多措并举支持科技企业复产复工。升级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产品“智权贷”,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范围;联合中关村管委会推出“中关村企业抗疫发展贷”,累计发放符合条件贷款37.6亿元,其中服务收入2亿元(含)以下规模企业占比排名7家合作银行首位;联合北京科创基金推出“战疫”融资举措,为科创基金被投企业提供50亿元专项资金支持;携手中关村担保推出“关心保”、国华文科担保推出“科创加速贷”。支持科兴中维、纳通生物、卡尤迪、指真生物、优讯医学、格灵深瞳等科技“战疫”企业。
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科技金融贷款余额.9亿元,较年初增82.6亿元,增速5.3%,其中北京地区科技金融贷款余额.9亿元,较年初增.9亿元,增速10%。累计为2.8万家科技中小微企业提供信贷资金超亿元。服务北京地区88%的中小板上市企业、87%的创业板上市企业、76%的新三板创新层挂牌企业,以及超过70%的科创板受理企业。凭借科技金融业绩,荣获人行营管部“年度信贷政策导向效果评估”科技金融一等。
年11月,北京银行有关负责人就曾在在中关村论坛上表示,新经济需要新金融,北京银行将打造具有高效性、创造性、复合性的新金融。年10月,北京银行携手北京市知识产权局、中关村发展集团主办“知识产权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关村论坛知识产权平行论坛”,分享交流知识产权助推经济建设的经验及展望,共同探讨了知识产权护航产业发展的新思路、新方法和新趋势,更好地服务全球科技创新和高质量发展。
文化金融加快模式升级。北京银行高度重视疫情期间对文化产业的金融扶持,积极拓展政银合作新模式,作为首批银行机构与北京市文资中心签署“投贷奖”风险补偿金意向合作协议。此外,作为唯一金融机构受邀参加北京市委宣传部牵头组织的文化产业园区政策实施情况专场会。自疫情以来,北京银行已累计为北京地区文化企业放款亿元,累计为首都文化企业办理续贷业务7.4亿元,首贷业务22.5亿元。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文化金融贷款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29亿元,其中,北京地区余额亿元,较年初增加45亿元。累计为余户文化企业提供贷款超过亿元。
普惠金融继续增量提质。加快普惠小微业务线上化、数字化、场景化转型升级。与北京市税务局签订“线上银税互动”合作协议,加快“银税贷”“微业贷”等产品研发。上线业内首个对公线上业务管理平台应用项目——“银担在线”系统,并启动“线上信贷工厂”“京匠工程”普惠业务中台系统建设。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公司条线单户授信万元(含)以下小微企业(不含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含贴现)贷款余额.6亿元,较年初增78.9亿元,较年初增速22.4%,同比增27.8%,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16.6个百分点;户数户,较年初增户。全行普惠金融贷款余额达到亿元,同比增幅24.38%。
聚焦“守初心、担使命”,
服务首都展现新作为
服务首都经济是北京银行成立24年来始终如一的初心所在,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打造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是北京银行新时代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上半年,北京银行牢牢牵住服务首都这个“牛鼻子”,积极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精神,不断加大北京地区贷款投放规模,主动支持非首都功能疏解、城市副中心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等重点领域重大工程建设,努力以最优质的金融服务助推首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加大北京地区信贷投放。截至6月末,全行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亿元;其中,北京地区人民币公司贷款余额亿元,较同期多增亿元,同比增幅16.3%。北京地区人民币公司贷款份额较年初增长0.38个百分点,增量排名第一,增幅高于地区平均水平3.3个百分点。
支持市区重点项目建设。自年四季度起,北京银行在京津冀地区经营单位累计投放公司贷款亿元。为城市副中心建设、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动批”疏解、冬奥会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五棵松体育馆开发建设等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项目提供贷款服务,贷款余额亿元。积极对接市发改委、金融局等政府部门,承接市、区重点工程,本年已实现市、区两级重点项目对接共个,下一步将按照重点项目名单做好跟进营销服务。
做好重点机构客户服务。提升机构业务战略层级,上半年创新成立机构业务部,持续做好首都财政、社保、医疗、教育等机构客户服务工作,累计服务机构客户达户以上。作为北京市财政业务量最大的代理行,北京银行承担了全市60%以上的财政支付业务,疫情期间成立专班,保障财政收支顺利,圆满完成北京市财政半年对账。开通通州区级财政授权支付委托代理业务,成为17年来唯一一家新增代理银行。累计参与亿元以上的北京市地方政府债券发行,承销份额名列前茅。
积极支持首都医疗卫生事业,坚持为北京市家医疗机构提供上门现金收款服务,支持小汤山、地坛、佑安、天坛、医院等重点医疗机构疫情防控工作。截至6月末,北京市社保卡发卡量突破万张,覆盖全市近家定点机构,“京医通”项目累计发卡万张,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预约挂号入口。心系首都教育事业,拓展“教育e通”教育行业金融综合服务方案,自主研发校园线上场景各类应用,支持北京教育信息化建设。
服务首都“五新”建设。近期,北京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壮大新业态新模式促进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为北京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了“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等“五新”具体工作方向。北京银行紧密围绕“五新”建设方向,不断提升对相关领域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大相关产业信贷投放。积极开展“新基建”重点客户营销对接,分析并梳理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重点客户余户,并向经营单位进行推送,组织开展营销对接。深化与政府主管部门、园区、创投基金、担保公司战略合作,整合推出北京银行科技金融服务方案,融入股权、债权融资服务模式,同时做好“智权贷”“前沿科技贷”“研发贷”等产品对接,拓展“专精特新”优质客户。此外,立足“新场景”,加快数字创新步伐,持续深化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供应链金融、小微企业融资、智慧校园、对公渠道建设等场景的应用,积极探索数字金融融合发展新模式。
聚焦“稳企业、保就业”,
助力企业渡过疫情难关
疫情发生后,北京银行闻令而动、快速响应,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北京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各级监管部门工作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强化责任担当,落实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各项工作任务,千方百计支持企业复工达产,留住青山、赢得未来。
强化责任担当,全力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围绕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出台多部全行指导性文件,制定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解,切实将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用好用足货币政策工具、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投放、加强银企对接、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等金融支持稳企业保就业工作具体任务上来。全力做好优先保障企业金融服务,安排专人负责对接推动,制定“一户一策”重点企业台账,并建立经营单位联系人机制,每周跟进推动落实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遇到的问题和难点,共同提升融资对接效果。针对人行营管部下发的18家重点保障类企业及普惠保障类企业,逐户制定融资方案并完成对接工作,其中已有5家企业实现放款万元。积极推动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增长,通过制定差异化的考核政策、优化授信政策和结构,向制造业中长期贷款匹配更多的行内资源。围绕保供应链安全稳定,优化“京信链”供应链金融产品,通过搭建供应链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在线注册、在线融资、在线清算等“无接触”业务落地,充分发挥核心企业的应付账款信用,助力上游企业盘活应收账款,实现便捷融资,解决产业链上游小微企业融资难题。此外,充分发挥投行业务在金融抗疫、助企纾困方面积极作用,发行亿元抗疫主题小微金融债券,累计承销发行“疫情防控债券”57.5亿元。
用好政策工具,全力做好再贷款投放。为解决疫情防控企业实际困难,北京银行建立跨部门协调机制,在再贷款投放考核政策及审批绿色通道方面倾斜资源,全方位保障防疫应急融资需求。自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发放专项再贷款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有关事项的通知》(银发〔〕28号)后,北京银行仅用4个工作日就实现了首笔疫情防控专项再贷款资金落地。全行上下协作、三级联动、逐户跟进,实现了北京地区专项再贷款企业名单中的户企业对接全覆盖,支持了包括建工集团、科兴中维、高能时代环境公司、同仁堂科技等一批事关疫情防控关键的重点企业。截至6月末,向人民银行报备申请专项再贷款企业92户、金额34.1亿元,加权平均利率2.59%。专项再贷款发放户数在北京地区12家投放银行中排名第一,被支持企业中,小微和民营企业占比超70%。此外,上半年北京银行公司条线累计投放支小再贷款笔、金额44.7亿元,为受困小微企业送去了“雪中炭”“及时雨”。
落实监管精神,全力做好小微企业首贷、续贷、信用贷、延期还本付息工作。深化与北京市首贷中心、续贷中心合作,加大小微企业首贷、续贷支持力度。上半年,通过首贷中心受理首贷业务笔、9.5亿元;通过续贷中心办理业务笔、19.5亿元,在首贷中心、续贷中心受理业绩位居前列。截至6月末,北京银行共支持户小微企业在本行办理首贷业务,金额亿元,其中户小微企业为金融系统内首贷,金额亿元。新增小微企业续贷客户户,续贷金额25亿元。落实普惠信用贷款支持政策,聚焦科技型企业积极推广“融信宝”“前沿科技贷”等信用贷款产品,加快“银税贷”线上普惠信用贷款产品研发,促进信用贷款规模快速增长。联合中关村管委会推出“中关村抗疫发展贷”,面向中关村示范区内科技企业,提供30亿元专项信贷额度,通过设置优惠利率、建立绿色通道等方式,支持中关村科技企业复工复产和平稳健康发展。截至6月末,普惠小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