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权威科学杂志《科学·转化医学》中的一篇文章表明,传统中药中的常见成分—马兜铃酸及其衍生物,可能是导致很多亚洲人患肝癌的原因。其中,针对台湾地区肝癌患者的基因测序结果显示,78%的患者,罹患肝癌可能是马兜铃酸所致。针对大陆地区的研究数据显示,48%的患者,肝癌可能归因于马兜铃酸。文章一出,引起了医学界的广泛热议,原本就臭名昭著的马兜铃酸再次走向风口浪尖。也有人因此把所有的中医药作用否定掉,说中药会导致肝癌,这绝对是妖言惑众。
再看看这篇文章,结论只是肝癌可能是马兜铃酸所致,依据是马兜铃酸可能会导致相关基因突变,这系列的可能带来的结论不可靠。因为肝癌的发生机制并不清楚,如果从相关因素来论的话这背后有太多太多原因了,饮酒、吸烟、肝炎、药物、食物等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项研究者入选病人中90%是有肝炎的,如果最终将肝癌的发生必然的联系到马兜铃酸,这个也需要有一定勇气的,在推而广之到中药引起肝癌无非就是想让世界对中医药的魔鬼化。
文章摘要:我们建议通过避免马兜铃酸暴露来进行肝癌的一级预防,并且研究可能的措施加强二级预防。(没有提中医药会导致肝癌啊)
关于对这篇文章的述评姑且不谈,今天聊一聊如何看待中药的不良反应?
1.西药治疗也有毒性
在谈中药不良反应前,首先就是要知道西药也有毒性的。西医是当代的主流医学,西药治疗也是药物治疗的主力军。在当代表现出来西药治疗毒性更可怕。在国外研究表明,药物不良反应导致的死亡占所有死亡原因的第三到第四位。面对这些情况,我们仍是要为现代医学点赞,因为他的存在和发展挽救了大量的生命,但也要认识到背后付出的代价,很多治疗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
比如说激素的发明和临床使用,激素可以治疗很多疾病,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狼疮性肾炎、血管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但是的不良反应不容小觑。我也亲眼看到自己的病人长期服用激素治疗最后严重感染而死亡,有的病人还是很年轻。再比如,阿司匹林是预防心肌梗塞、脑梗塞的重要药物,但是也有不少病人长期服用了发生消化道出血,甚至脑出血。临床中仅仅这一点点的毒性表现,就会停止使用这些西药吗?一定不会。因此需要理性的看待西药的不良反应,中药也是如此。
再比如西药也曾经发生过大规模的毒性作用表现,那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西医使用反应停(沙利度胺)治疗妊娠呕吐,发生胎儿畸形的事件后禁用反应停。后来有研究表明,沙利度胺可以免疫抑制、免疫调节作用,通过稳定溶酶体膜,抑制中性粒细胞趋化性,产生抗炎作用,抑制血管增殖等,目前已经广泛用于一些肿瘤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所以说对于一个药物的评价应该是多维的,中药、西药都是一个样。
2.中药存在副作用
这里要为什么写中药的副作用而不写中药的毒性呢?这个两个名词概念其实差不多,只是老百姓觉得“中药有毒”是理所当然而且比较可怕,西药是药物不良反应还可以接受,那我就把它倒过来,名西药的毒性、中药的不良反应。
两千年前,古人就将中药分为上中下三品,而古时候的中药也称为“毒药”,说的是中药不像我们吃的食物这样平和,它具有某种偏性,可以治疗疾病,所以称其为“毒”。
另外在临床通过有毒药物治疗疾病也是有一定原则的,必然《素问·五常政大论》:“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伤其正也。”明确提出有毒药物不宜久用。
并且中医一直强调药食同源,很多食物也是药物。但是潜在的说,很多食物也可能不良反应,比如说肉本身没有毒性,但是如果吃多了可能会诱发胆囊炎、胰腺炎,这时候肉的副作用就表现出来了;水没有毒,但是对于心衰、肾衰的病人来说就是毒药等等。
所以中药存在副作用,与本身的毒性、药物偏性、使用的方法等等密切相关。
3.如何认识中药副作用
3.1不要以偏概全
我们承认中药中有很多毒性的药物,比如说含有马兜铃酸中药,但是这些不能代表中医药的全部,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
另外有很多有毒的中药被挖掘、开发,可以治疗很多疑难、凶险的疾病,比如雷公藤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砒霜治疗M3白血病等等。如果仅仅是看多中药的毒性这不可能会发现和挖据出这些药物。
临床有很多西医指南,也仅仅抓住中药的一些不良反应,大举讨伐中医的大旗,这本身就不明智。年一项有中国科学家参加的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工作组(KDIGO)制定的指南,其中4.4.5Were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