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施亮:是什么原因导致新股频频破发
既然目前A股市场已处于弱市的环境,那么对IPO的发行节奏与募资规模要求,也许需要适度降低一些。此外,在股市IPO扩容的背后,仍需要加强退市率的水平,以实现股票市场上市率与退市率的均衡。
从科创板到北交所,近年来A股市场的IPO发行节奏有所提速。但是在IPO明显提速的背景下,新股不败神话开始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新股也不再像以前那样稳赚不赔了。
根据统计数据,在过去近一个月的时间内,A股市场就有17家新股出现了上市首日破发的现象,平均每1.2个交易日就有1只新股破发。与此同时,从新股首日破发的市场表现分析,跌幅并不算小,有的出现上市首日下跌30%以上的情景。
4月12日,又有两家新股出现了上市首日大幅下跌的走势。其中,N海创上市首日下跌了29.9%、N唯捷上市首日下跌了36%。按照这一跌幅水平,实际上意味着中签新股的投资者,只是在短短一个交易日的时间内就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亏损,每中一签的亏损金额达到1.2万。
在新股破发不断的背后,实际上与近期市场环境的持续疲软有关。从历年来A股市场的新股表现分析,多与同期市场环境的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换言之,在股市处于下跌趋势中,新股的整体表现并不乐观,在单边下行的市场环境下,新股首日破发的概率较高,申购新股未必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除了市场环境的影响因素外,还与新股发行估值与发行定价因素有关。从最近一段时间的新股分析,不时会出现高价发行或者超高价发行的现象,有的新股发行价格高达百元以上。另外,还有不少新股的发行估值比较高,并且远高于同行业的估值水平,给投资者最直接的印象莫过于“吃相”太难看了。
市场环境不佳与新股发行定价“吃相”难看,无疑成为了新股破发的主要原因。另外,在新股大面积破发的背后,还与IPO发行节奏过快,且透支了市场自身的承受能力因素有关。
近两年,A股市场的发行节奏有所提升,股市募资规模依然处于历史高位水平。但是,在IPO高速发行背后,股票市场的赚钱效应却并不稳定,部分市场指数甚至已经步入了技术性熊市。
从过去一段时间的市场数据分析,在牛市环境下,IPO发行节奏会有所提速,但考虑到牛市环境下市场的流动性优势较强,所以可以从一定程度上抵消掉IPO高速发行的压力,减缓对股市流动性的分流影响。但是,在弱市环境下,IPO发行节奏也会有所降低,否则很容易分流掉股票市场的存量流动性,并加剧市场筑底的压力。
按照从近一年高位下跌超过20%的理论分析,目前深证成指、创业板指已经处于技术性熊市之中。至于上证指数,虽然还没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性熊市标准,但上证指数却存在一些失真的意味,深市的参考价值或许会更高一些。
既然目前A股市场已处于弱市的环境,那么对IPO的发行节奏与募资规模要求,也许需要适度降低一些。此外,在股市IPO扩容的背后,仍需要加强退市率的水平,以实现股票市场上市率与退市率的均衡。
对A股市场而言,只有构建起真正意义上的优胜劣汰机制,那么才可以长期推动股市投资活力的提升。否则,在上市率与退市率长期失衡的背景下,缺乏完善成熟的优胜劣汰机制,股票市场很难走出长期健康牛市行情。
曹中铭:IPO超募资金应“财”尽其用
在超募资金的使用上,上市公司其实是大有可为的。比如可将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将有助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将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将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成本,提升业绩,减少负债。
Wind的统计数据显示,截至3月29日,注册制下存在超募资金的IPO企业达到家,超募总金额为亿元。无论是平均每家企业超募达6.56亿元,还是超募总额超过亿元,显然都不是小数目。个人以为,注册制下IPO超募已成常态,个中的关键则在于财尽其用。
注册制下新股实行市场化发行,新股发行价格、节奏、规模等由市场决定,以强化市场的约束作用。因此,注册制下新股发行不再有23倍发行市盈率“高压线”。正因为如此,科创板新股中频现发行市盈率超过百亿的现象,也常常成为市场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科创板、创业板众多新股出现超募现象,实行市场化发行仅仅只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客观上,还与其他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比如市场行情的影响。市场行情对于新股发行价格的影响是客观存在的。在股市火爆的时候,新股发行价格自然会“水涨船高”;而当市场低迷时,发行价格多少会受到抑制。再如行业板块的影响。目前科创板、创业板新股发行市盈率往往会参考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如果较高,那么其发行市盈率往往不会低。如果行业平均市盈率水平较低,那么新股发行市盈率即使稍高,也会在一定的限度内。
除了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外,个股自身的特质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个股自身的特质主要包含业绩与成长性、概念与题材等方面。毫无疑问,新股发行价格的高低,也与这些方面密切相关。
如果说行情、行业板块,以及个股特质等都属于市场因素的话,那么,询价新规对新股发行价格的影响,则属于制度性因素。在去年9月18日询价新股实施前,由于机构存在集中报价、抱团报价、串通报价等现象,导致新股发行价格偏低,也常常导致发行人出现募资不足的现象。而询价新规的实施,则从根本上缓解了这些现象。不仅导致新股发行价格的走高,也导致超募现象成为常态。
融资、资产定价、优化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的三大功能。任何一大功能遭到扭曲,必然会引发某些方面的问题。比如融资功能无法发挥时,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就会打折;资产定价功能遭扭曲时,要么导致发行人募资不足,要么导致超募现象的出现。而优化资源配置功能遭扭曲时,会导致市场资源的浪费,这显然也是值得商榷的。
在注册制下新股发行超募成为常态的背景下,如何用好超募资金,无疑是市场
个人以为,既然市场化发行超募现象难以避免,那么就应该让超募资金“财”尽其用,这既是真正实现好钢用在刀刃上的具体表现,亦是发挥资本市场优化资源配置功能的基本诉求。
事实上,在超募资金的使用上,上市公司其实是大有可为的。比如可将超募资金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这将有助于企业开展经营活动;将超募资金偿还银行贷款,将有利于降低上市公司的财务成本,提升业绩,减少负债。此外,在保证股本比例符合监管规定的前提下,还可用超募资金回购股份并予以注销,此举将有助于增厚上市公司的每股收益,并提高其投资价值。
文兴:从新股破发看市场底的构成
新股破发以及破发程度,一直是A股市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此时,投资者最需要
4月12日,科创板新股唯捷创芯-U上市,开盘下跌30.93%,收盘跌幅36.04%,再度刷新今年上市首日破发纪录。4月8日,在科创板上市的新股普源精电-U上市首日即破发,收盘下跌34.66%。一个结论四月以来,新股上市首日破发幅度频频刷新下限。
如果再往前回顾,今年以来,97只次新股中有55股目前处于破发状态,破发比例接近57%。如果以发行后最低价计算,今年次新股破发数则达到了60只,破发比例61.86%,破发占比创出年以来新高。今年上市已破发的55只次新股中,翱捷科技-U破发幅度最高,公司发行价为.54元,最新收盘价65.15元,较发行价折价超过60%。我们知道,以前认购新股被称为“摇奖”,中签新股就是中奖。如今中签新股就变成凭运气亏钱,这个天地板令人难以接受。
新股破发以及破发程度,一直是A股市场一个重要的参考指标。回顾历史,距离当下不算太远的资料能告诉我们,破发比例较高的年份是年、年、年,这三年的破发比例均在75%以上。科创板和创业板破发最为集中,今年内上市且目前处于破发状态的新股,科创板有24只,创业板有23只,合计占破发股85.45%。总之,新股破发绝对是股市市场情绪波动的重要参照物,投资者不能放弃眼前的这个参考体系,而中签新股又放弃认购的这一现象意味深长。
受上海疫情影响,部份行业出现供应链缺口,如部份汽车厂商停产以及预期停产问题,这种涉及全年经济发展速度的全局性问题,不仅令投资者担忧,也引起高层管理部门的
当笔者看到部份重点企业复工复产疫情防控指南,强烈感受到也许当下股市正处于构建市场底的状态。俄乌冲突、多地疫情反复等给经济数据带来了负面影响,美联储加快收缩政策。近日,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中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持平为2.75%,中美10年期国债收益率差值由正转负,北向资金3月净流出亿。从A股实际情况看,市场也在今年遭到了不小的冲击。如上证综指自年初以来至4月14日收盘,总跌幅为11.38%、深成指更是跌去21.15%,指数如此更不必说个股。这一切都预示市场情绪低落的状态。此时,投资者最需要
只要政策持续支持,市场底部终究会在反复测试底部的过程中出现,留意消费、基建、地产、银行、券商等板块,它们构成底部,那么,股市的市场底就为期不远了。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buhuaerj.com/jrjgg/12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