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高山遇流水,谈股且论今”金斧子水星年春季巡回分享会北京站盛大召开,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兼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博士、高信百诺合伙创始人兼投资总监孙威、金斧子集团创始人兼CEO张开兴出席活动,并做主题分享。
3月27日,如是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研究官朱振鑫博士做了一场精彩的演讲,主题为《年的变与不变:初心不改,逆风飞行》。朱院长指出,如今的房产造富时代已经过去,未来将属于金融资产的时代。在美元扩张的背景下,未来中国的利率必然下降,风险资产将从非标化转向标准化,叠加注册制政策利好,未来十年,权益资产的黄金时代已经跃然纸上。因此,我们应该拥抱核心资产,长线配置,实现个人资产的周期穿越。
以下为演讲整理内容:
今天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观察,包括未来十年那些变与不变的趋势,和哪些资产值得我们配置。同时,那些正在我们身边发生的变化,究竟有哪些呢?需要我们主动去察觉。
一、个人投资者应该如何做投资?
在分享之前,我想和大家探讨一个小问题: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应该如何投资?
1、
独立思考:过滤无效的噪音
去年白酒股很火,很多人都买了白酒股或相关的白酒主题基金。在去年热潮的时候,我们就发出警讯信号,呼吁大家去思考:自己到底是怎么赚到这个钱的?
跟风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关键是你要清楚知道自己从哪里赚到这个钱,必须具备这个认知。
但是很多人是盲目的,听不进去。很多人认为是靠自己本事赚的钱。在我看来,你是靠运气赚钱,而不是能力。恰好今年春节这波暴跌行情,凭本事全部亏回去了。
曾经有个知名基金经理在白酒最火的时候提出一个观点;没有比白酒更刚需的东西了。他的理由是,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喝白酒。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完全错误的逻辑。
(图1:白酒指数与白酒销量;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上图显示,过去5年,白酒指数涨了%,排名第一。秒杀了各类科技股和其他细分行业,也跑赢了绝大多数基金经理。
然而,我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在白酒板块蒸蒸日上的同时,恰恰是中国白酒销量下降最严重的时候。整个行业的白酒销量在年见顶。时至今日,白酒行业总销量下降接近40%。数据已经直接否定了“中国人喝白酒是刚需”的观点。
为什么说如果你对白酒的认知不到位,靠运气赚的钱会靠本事亏回去呢?
白酒销量见顶后,进入一个优胜劣汰的优化过程。行业集中度在提高,市场份额往头部企业集中。行业竞争格局改善,优质企业市场份额提升带来业绩的兑现。酒企能够提价,提价就意味着提高毛利,这时候利润就出来了。这是它增长的本质逻辑。如果不懂这个逻辑的话,你根本就赚不到这个钱。而且这个逻辑持续到目前还没有停止。
但是泡沫也是值得我们警惕的。去年白酒股整体上涨绝对是不正常的。原因很简单,很多酒企的市场份额是在下降的。它没有价格提升空间。这类型的白酒只适合炒概念,当风险逆转的状况出现,流动性紧缩的问题就严重暴露了。
今年2-3月份,白酒板块中,很多小酒惨烈暴跌,跌幅达30-40%,因为它不符合白酒本质上的逻辑。
因此当去年股票市场非常火爆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这种上涨势头非常令人后怕。与其讨论该如何做好白酒股,不如思考如何做好高端品牌白酒投资。
因此,投资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独立思考,不要盲从,不做乌合之众。特别是不要盲从市场上权威观点。上文提到的知名基金经理“白酒是刚需”的观点,可能只是他和大家开一个玩笑话,很多人却当真了。
2、
认知边界:赚自己能赚的钱
我们应当认识到,我们每个人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我们团队天天在做研究,有时候也研究不明白。团队作战的我们已然如此,对于个人投资者来说更不必说了,在投资路上容易困惑,容易孤独。
除了白酒,去年另一个令人惊艳的主题要属于新能源汽车。
今年巴菲特财报一公布,引发全球金融界人士一阵哗然。因为在伯克希尔·哈撒韦的十大重仓股中,赫然出现一家中国企业,比亚迪。
巴菲特为价值投资的典范,常年重仓金融和消费两个赛道,鲜见投资科技股。他的持仓股多年稳定不变,如苹果、美国运通、富国银行、可口可乐和穆迪等。且巴菲特投资苹果,是站在消费股(消费电子产品)的角度去投资的,与他的投资思想并不相悖。
然而,今年巴菲特的持仓股出现很大的变化,作为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龙头,比亚迪出现在股神的第八大重仓股位置,令看好新能源电动车行业的中国投资者欢欣鼓舞。
巴菲特从年以2.3亿美元小额买入比亚迪,时至今日账面收入已经有60亿元的收入,超过25倍的盈利比例。
在比亚迪的个股投资上,巴菲特的投资成绩接近完美。与其说巴菲特成功投资比亚迪,不如说是查理·芒格成功投资了比亚迪。在中国知名投资人李录的帮助下,查理·芒格在十多年前就看好比亚迪,向巴菲特推荐买入比亚迪港股,当时巴菲特还很不高兴,不过后来还是买了。
为什么巴菲特不高兴,却赚了25倍的收益。因为作为新能源汽车板块,巴菲特是不懂的,但是查理芒格是非常了解的。
回到A股,如果你对新能源汽车没有认知,你是赚不到这个钱的。
所以说,我们要赚自己看得懂的钱,赚自己认知的钱。你的认知是有边界的,所以我们投资一定要与专业的团队同行。要借助团队的力量,要相信专业的力量,找到靠谱的研究团队帮助你突破认知边界,赚到可以赚到的钱。
总之,作为个人投资者,我们必须保持独立思考能力,保持质疑精神,步步求证。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我们个人的认知是有限的,要么你只赚取你认知边界里边的钱(此谓之“能力圈”),要么借助专业团队的帮助,实现认知边界突破。
二、未来十年必须牢记的5个趋势
很多长期主义者不太喜欢变化,不喜欢所谓的创新。对于未来,唯一不变的只有变化本身,我们应该拥抱它。
而短期主义者认为“长期大家都死了”,你应该告诉我今年涨10倍的方法。今年春季行情的暴跌,相信持有这个观点的人应该冷静了很多。
对于投资这一行业来说,变化是时时刻刻存在的。因此,我们试图去找到未来十年趋势变化的钥匙所在。那么,未来究竟会有什么变化呢?
趋势1
从房产时代到金融资产时代,核心资产变了
有一个趋势很明显,中国房地产的造富时代已经结束了,我们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变化。
年是中国房地产的拐点,这是一个很明显的分野年份。在年之前,中国人的资产池里面,仓位最重的是房地产。
这场波澜壮阔的地产牛市是怎么诞生的呢?站在历史节点回看过去,我们清楚地看到,中国加入WTO和朱镕基总理开启的房地产市场化浪潮,共同造就了我国房地产不断暴涨的黄金20年,房产价值一涨再涨。
如今,这个趋势已经变了。
在政策上,控制宏观风险,去杠杆、稳楼市是中国高层重中之重,政策风声在极速收紧。
另一方面,中国的人口结构也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人口正在发生剧烈的趋势性变化,供求关系出现变化。
(图2:中国新生人口和结婚登记对数;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多年前我们的人口学家就呼吁放开计划生育,但是时至今日仍未完全放开,导致中国人口结构快速老龄化,新生人口加速下滑。我们的出生人口可以在一年的时间里,从接近万新生儿数量暴跌到万,一年内少了万的新增人口。这种趋势令人非常震撼。
我们的结婚登记人数在4年时间内,从大约是万对,暴跌到年的万对,暴跌40%。背后的原因是,中国的年轻人在变少。
中国20-29岁的人口数量,在年达到峰值2.3亿人,目前20-29岁的人口数量只剩下1.9亿人,下降了0万人,相当于少了一个韩国的人口。
中国最多的一代人是80后,有2.2亿人;90后有2.1亿,少了万;00后是1.6亿人,少了万人口。按照这个趋势下滑的话,未来中国会面临类似欧洲的人口危机,国民生育率令人堪忧。
中国年轻人在极速城镇化的同时,也在极速地人格独立化,结婚意愿在下降。这些特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房地产行业的供需关系。
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这种本质的变化必然导致一个结果:我们中国人的房子需求是不是下降了?放在长期来看,这个答案一定是肯定的。
根据央行去年公布的数据,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总体而言,中国房地产是供给过剩的。
(图3:一线城市房价和中国家庭资产配置比例;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因此,即使是最硬核的房产,也只能用来保值,而无法用来增值。取而代之的,是从房产驱动到股市驱动的投资逻辑转变。
目前我国家庭资产配置是非常畸形的,中国人的房屋资产配置比例是78%,远远高于美国的25%。相比之下,我国家庭金融资产占比仅为11.8%,而美国家庭这一比例是43%。这是不健康的资产配置结构,也是不可持续的。
很多迹象表明,我们居民资产正在逐渐从房地产往金融资产配置。这是未来的长期趋势。去年公募基金的全民投资者教育,是一个非常良好的征兆。长期趋势就意味着你不要因为短期的反弹而去抄底。长期的趋势就是拥抱具有良好预期的金融资产。
所有,千万不要因为房子短期的上涨而去追涨,也不要因为股市短期的下跌而逃离股市。把握长期趋势才是投资最核心的本质。
趋势2
从高收益高利率转向低收益低利率
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未来收益率呢?
(图4:全球主要经济体国债收益率;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很多人认为赚10%天经地义,赚不到20%说明你能力一般。其实这是一个很重大的误解。如果站在全球视角看待问题的话,无风险收益率持续在下跌,在欧美长期能有4-5%就算高收益了,德国国债还是负收益呢!
全球央行都在持续放水,利率一直处于下降通道,它背后的本质核心是什么?那就是美元脱离了金本位束缚,变成完全的信用货币,旧有的国际货币体系已经瓦解。全球进入一个货币无序扩张的年代。
当美元在大幅扩张的同时,中国不扩张,就意味着中国在为美国交铸币税。因此,不管是美联储,欧盟央行,日本央行和中国人民银行,国债收益率都在持续下降。中国年经济增速只有2%,但是我国每年印钞增速保持在12%左右,长期来看很不正常。未来中国的利率必然是下降的。
未来中国最不值钱的资产,就是钱本身。持有现金是最愚蠢的,未来中国的利率一定是趋势性下降。因此,降低预期收益率,才是我们作为成熟投资者应有的姿态。
趋势3
从无风险时代到风险时代,非标转标准化
非标资产最大市场,在信托领域。发行机构一开始是一些财务公司,后来银行涉入,私募公司涉入,再然后是大量信托公司发行非标产品。
演变成最后,发行非标产品的大头却是保险公司。比如说安邦保险的万能险。
很多人迷信技术性违约,认为国家一定不会看着企业倒闭而不管。如果发行方未能在还款当日还款,而在第二天或短时间内偿还本息,这叫做技术性违约。但是我们从来不认可技术性违约这一说法。技术性违约本质上就是说明这个集团资金面已经很紧张了,尽管没有违约。但是全面暴雷只是时间问题。
财务公司的借桥融资危机,阜兴系私募基金的百亿暴雷,信托机构的底层资产逾期,安邦保险的覆灭,以及包商银行的破产,无不预示着非标资产狂欢末日的到来。
随着无风险资产时代过去,风险资产时代正在到来。对于非标准化资产,我们现在的建议是不要触碰。
非标资产是在畸形的市场利率环境中诞生的畸形产物。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对于高达10%以上的非标资产,在宏观加杠杆的情况下确实是馅饼,好吃。但是在如今严监管、去杠杆的情况下,恐怕就是一个陷阱了。
未来的投资趋势必然是从非标转向标准化,在风险和流动性上严加规范。金融资产从非标化资产转为标准化资产,标准化资产包括股票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和资产证券化市场等。
趋势4
权益资产的黄金时代,从牛短熊长到牛长熊短
在标准化资产中,我们认为最核心的,也是最低估、最具有价值的,可能就是我们的股票市场。也就是说,A股市场未来仍有非常大的增长空间。
如果对标我国台湾股市的话,A股目前处在台湾-年的阶段。那个时候台湾刚好纳入MSCI,宏观经济持续放缓。宏观经济的放缓,却造就了台湾史上罕见的大牛市。
很多人认为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这完全错误。股市并不是经济的晴雨表。宏观经济好并不代表微观层面的上市企业盈利能力好。反之,宏观经济差,也不代表企业就一定过得很惨。
宏观经济好的时候,鸡犬升天,大家一齐吃大锅饭,都有饭吃,其乐融融。经济差的时候,泥沙俱下,但是劣质的企业被清除出市场,行业集中度提高,行业龙头反而活得比宏观经济好的时候还滋润,这类型的例子在强周期行业中非常常见。
台湾在九十年代后经济开始下行,但是台湾加权指数却是一直往上走的。台湾八十年代末期出现了比年A股更为夸张的牛市,然后年股灾狂泻,接着指数在5年内时间翻了18倍,释放了极强的流动性。在暴涨18倍之前,台湾证监局在干嘛呢?在加快资本市场改革,推出注册制,推行信息披露透明,开始推行强监管,同时培育市场投资者走向成熟。
这些举措正是目前A股监管层正在推行的政策,历史简直惊人的相似。
趋势5
全面注册制,奠定A股牛市基础
为什么说未来十年是权益资产的黄金时代?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中国A股市场的全面注册制。
注册制的推出,将会成为彪炳千秋的重要决策,深刻改变了我国资本市场行业生态,利在千秋。未来的A股的长牛或许获益于此。
目前我国高层已经在有序地开放和引导外资进来我国资本市场。外资持续流入中国资产,是一个互利互惠的关系。一方面利用外资做大我们的资本市场,扩大我们A股国际化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的资产收益率远超海外,对于外资来说具有很大诱惑力,也是吸引他们资金流入的重要原因。
外资的注入,必定带来A股优质资产的外资抢筹大行动。目前,茅台是A股的旗帜,当年台积电是台股的旗帜。台湾开放资本市场后,三十年来台积电的外资持股占比从零飙升到当前的70%以上。如果未来十年,贵州茅台被买爆,外资持股占比也达到70%,请一定不要惊讶。这种趋势是非常有可能的。
因为外资作为长线资金,它会持续地买入中国核心资产,而不会管当下的行情波动。在这种去散户化的过程中,牛长熊短很可能会成为常态。
三、极简资产筛选原则:寻找中国核心资产
这给予我们很大的启示:在这种黄金时代下,拥抱核心资产,长线配置,进行价值投资,才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投资方法。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吃到完整的收益。
(图5:寻找穿越周期的核心资产;来源:如是金融研究院)
在未来的权益资产时代,股票绝对是不可回避的一类资产。
第一,如果要买,一定要投资最有价值的、代表中国生产力、代表中国未来的核心资产;一定要拥抱各个行业的龙头公司,寻找能够穿越牛熊周期的为大企业,而不能再像核准制那样,把垃圾股、重组股爆炒过不停。
第二,务必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