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网编者按:从年呱呱坠地到年三十而立,中国资本市场几经风雨涤荡,如今已成长为世界上最大的资本市场之一,多层次体系初步成型,对外开放也迈出了更大的步伐。筚路蓝缕,春华秋实。中国证券行业伴随着中国资本市场一路成长,一路壮大———从早期大多只有简单的经纪业务,到如今经纪、投行、财富管理等百花齐放;从不知股票为何物,到如今现代投资银行功能基本健全;从全行业大面积亏损,到如今行业全年净利润超千亿。登高望远。新《证券法》落地实施、注册制改革渐次铺开、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力度一轮强过一轮,中国的证券公司正在迎来历史性的发展机会。三十载沉淀,三十载绸缪,站在历史的节点上,依托中国越来越强大的资本市场,中国证券业行业必将越做越强。行业实力不断壮大如果从年9月国内首家券商———深圳经济特区证券正式成立算起,中国的证券行业起步已经超过30年,但是深沪交易所成立之后,中国的证券公司才开始正式踏入建设现代投资银行的征程,并一步步成长壮大。从经营数据上看,中国的证券行业早已今非昔比。近日,中国证券业协会对证券公司年前三季度经营数据进行了统计,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家证券公司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81亿元。截至年9月30日,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8.57万亿元,净资产为2.24万亿元,净资本为1.79万亿元,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含信用交易资金)1.56万亿元,受托管理资金本金总额11.23万亿元。券商内部管理在摆脱杂乱无章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发展,服务意识和水平也日渐提升。截至年末,证券行业净资本1.62万亿元,是年的4.23倍。行业整体风险覆盖率为.61%,资本杠杆率为23.06%,流动性风险覆盖率为.39%,净稳定资金率为.22%,家机构的全部指标优于监管标准,行业流动性指标整体稳定。证券公司依托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做大做强提供了持续的帮助。根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11月22日,年内有家上市公司登陆A股,合计首发募资.72亿元,毫无疑问将成为全球第一。而包括IPO、配股、可传债、增发等在内的全市场融资规模则高达1.19万亿元。立足实体经济,反哺实体经济,中国的证券公司通过连接实体经济和资本市场,为实体经济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市场功能不断完善早期的券商发展内部受制于自身人才、资本匮乏,外部则纠结于资本市场广度、深度不足以及制度建设不完善,经纪业务成了主要收入来源,基本都是“靠天吃饭”。但是随着资本市场不断扩容,制度不断完善,券商业务发展的空间越来越大,对于经纪业务的依赖也逐步降低。以投行业务为例,早期我国新股发行制度多次变迁,曾历经“额度制”、“指标制”、“通道制”等,最后到年才最终确定为“保荐制”并逐步完善沿用至今。作为年就工作在投行一线的资深从业者,联储证券投行业务负责人尹中余对此感慨颇深。“早期‘额度制’下,一个省份募资总额有限,为了实现更多企业上市,就把大公司拆成小公司,每个公司只占用一点点募资额度,恨不得把企业财务部都单独拆分上市。为了纠正这一乱象,监管又引入了‘指标制’,一个省份指标有限,为了最大化利用指标,又把大量企业合并成一家大企业上市。”尹中余说。无论是哪一种方式,包括后来的“通道制”等,企业上市取决于经营质量,更取决于“指挥棒”。在此背景下,投行丧失了选项目的主动性,只能靠交际来获取项目,投行执业水平发展受限。而在项目总量有限的背景下,投行业务规模也难以扩张。年5月,“保荐人制度”全面实施,对证券公司投行业务的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将券商从简单“包装上市”的定位,转变到了真正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buhuaerj.com/jrjrc/14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