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证券时报
银行理财年“成绩单”出炉,“9个70%”全方位反映银行理财转型进展。
7月16日,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与中国银行业协会联合发布《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年)》(以下简称《年报》)。《年报》以理财登记系统的大数据为基础,全面反映了银行业理财市场的运行情况。
年为银行理财业务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整个行业呈现存续余额稳健增长、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不断加大、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持续“双降”、新发行封闭式理财产品平均期限增加等特点。
先看一组主要数据:
1、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稳健增长。年末,非保本理财产品4.73万只,存续余额23.40万亿元,同比增长6.15%。
2、净值型理财产品发行力度不断加大。年,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0.96万亿元,同比增幅67.49%。年末,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加4.12万亿元,增长68.61%。
3、同业理财规模与占比持续“双降”。年末,同业理财余额0.84万亿元,同比减少0.38万亿元,降幅为31%。占理财产品余额的3.59%,同比下降1.67个百分点,较年初的高点23%下降逾19个百分点。
4、新发行理财产品以中低风险产品为主。年,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及以下的理财产品募集资金总量为94.86万亿元,占比85.02%。
5、债券等标准化资产是理财资金配置的主要资产。年末,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为18.27万亿元,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产品存续余额的78.06%。从穿透后来看,理财资金投向存款、债券(含同业存单,下同)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占全部投资余额的71.75% 。其中,债券资产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59.72%。
年银行理财画像:9个70%
年是“资管新规”“理财新规”落地的元年,年则是银行理财转型发展实施落地的重要一年。对于《年报》公布的一系列年度数据变化,银行业理财登记托管中心副总裁管圣义总结成“9个70%”的转型特点:
1、银行理财净值型产品余额增幅70%左右。《年报》显示,年末,净值型产品存续余额10.13万亿元,同比增长68.61%,占全部非保本理财余额的43%。这说明银行理财产品的存量的增长以净值型产品为主。
2、净值型产品募集增幅70%左右。年净值型产品累计募集资金50.96万亿元,同比增加20.54万亿元,增幅67.49%。这说明净值型产品发行力度不断加大。
3、开放式产品存续余额占比为70%左右。从《年报》中看出,年月度计算看,开放式产品余额占全市场余额比重整体呈逐月上升趋势,月度平均占比在70%,高于年。
4、风险等级为二级(中低)类的产品募集总量占比70%左右,《年报》显示占比为72.49%,这说明,银行发行的理财产品大部分是风险等级中低偏下的理财产品,总体的风险还是小的,个别产品的风险不会影响到整体。
5、同业理财降幅70%,较年末降幅达74.08%。同业理财规模余额已经压降到只有0.84万亿元。同业理财的规模高点在年,《年报》显示过去一年,同业理财规模仍持续下降,有利于减少“资金空转”现象。
6、理财资金的70%配置了标准化资产。理财资金投向存款、债券(含同业存单)及货币市场工具的余额占全部投资余额的71.75% 。其中,债券资产占理财产品投资余额的59.72%。
7、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存续余额占全部理财存续余额的70%左右,月度平均为74%。固定收益类产品的增加,体现出银行理财以“债券+”为主的投资策略。
8、国有大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规模占市场总规模的70%以上,且近几年来,均是如此。这类机构仍然是市场的主力军,起到了理财行业引领的作用。从净值化转型看,股份制银行的净值化占比也是最高的,达到56.45%。
9、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比重在70%左右。《年报》显示,理财资金投向债券资产达到59.72%,即理财资金通过投资债券直接支持实体企业融资,如果再加上投资的非标债权资产、股权资产等,银行理财资金投向实体经济比重大约也在70%左右,有力地支持了实体经济的发展。
业内呼吁理性看待银行理财净值波动
前不久,受债市大幅调整影响,部分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定期开放式的净值型银行理财产品一度出现净值为负的情况,引起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