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金融界网站
作者:窦晓芸
中国期货市场品种不断丰富,市场不断壮大,目前国内已经上市的期货和期权品种已达到70个,覆盖了农业、金属、能源、化工、金融等国民经济的主要领域,部分品种的期货价格已成为现货贸易的重要定价依据。
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多年的历程,充分享受了后发性利益。目前取得的举世瞩目辉煌成就,归功于国家经济的崛起,国家经济的日益强大,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主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这个市场不可能发展。
中国期货市场取得今天的成就,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多年的历程,离不开期货市场的先行者。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金融界对话原中国期货业协会副会长、中国期货市场创始人之一常清教授。
期货市场的成就归功于国家经济的崛起
据常清介绍,中国期货市场起初是为了解决价格改革,完成统一市场的价格体系的建设。在年初,国务院指示有关部门对国外期货制度进行研究,并明确指示期货交易。年5月,国务院决定以小麦、麻等作为期货试点品种进行期货市场试点。在试点时期,通过上市大宗商品品种,形成了权威价格,解决了双轨制价格过度的问题,形成了真正的市场价格体系,它引导了价格改革逐步向市场经济方向迈进。期货试点不仅担负了改革的使命,又完成了改革的历史任务。
随着经济国际化,我国在90年代成为加工工业大国。期货市场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了成为大宗商品亚太地区国际定价中心的使命,让中国期货交易所的权威价格成为世界贸易价格。
在常清看来,我国期货市场上市期货、期权新品种,拓展了交易方式,国际化更使得交易品种的辐射面更广,让我国期货市场不断朝着国际定价中心的目标前进。
“我们用30年的时间,走过了发达国家多年的历程,充分享受了后发性利益。目前取得的举世瞩目辉煌成就,归功于国家经济的崛起。国家经济的日益强大,这是最关键的,也是最主要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这个市场不可能发展。”常清说。
中国期货市场的三次重大抉择
中国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从探索到多元开放发展新阶段,有三次重大决策令常清印象最为深刻的:
第一次重大抉择是年开始探索研究期货市场,当时的期货市场研究工作小组达成先开展试点的共识。期货市场从无到有、万事开头难,试点的成功为其它的品种推广提供了经验,进而解决形成国内统一的权威价格和双轨过度的问题。
第二次重大抉择是年12月29号,中国期货业协会成立。期货业协会的成立宣布对期货市场的治理整顿结束,也标志了着中国期货市场没有自律组织的历史宣告结束。
常清回忆说,在成立大会上,时任证监会主席周小川宣布结束治理整顿,开始了期货市场规范发展的新阶段。虽然期货市场的规范发展稍微迟了一点,但最终也迎来了新起点的开始,使期货市场的发展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需求相适应。
第三次重大抉择就是期货市场的国际化。从原油期货上市开始,铁矿石、PTA到20号胶不断拓展,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品种国际化。其中,证监会领导因地就宜,把不符合客观规律的条框打破,制定适合适合我国国情的规章制度,促进期货市场的国际化发展。以上的三次重大历史性变化和重大决策,对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期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建设
对于中国期货市场的未来,常清表示,建成国际定价中心一定要有价格趋势的发现者和价格的引领者。中国期货业的发展需要更多的人才参与建设,发现价格趋势才能领先于价格的形成。随着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行业的发展、期货教育的发展,相信我们离世界定价中心的目标会越来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