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bdfyy999.com/来源:券商中国7月12日,由证券时报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财富管理论坛”在深圳举办。论坛现场,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带来《财富管理业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展望》的主题演讲。殷剑峰参与和主持过多项社科院、各部委课题,是对金融部门资产负债有着深刻研究创见的业界大咖,在这次分享中,他带来诸多精彩见解。以下为券商中国记者整理的部分发言要点:1.以年为时间界,财富管理业前世今生发生了重大变化。年及之前,财富管理行业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业务合并占总规模的2/3;而年到年,公募基金、保险基金资金规模占比下降到了1/3,来自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达到了1/3。具体来看,财富管理业结构从非银主导到银行主导,在结构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财富管理业产业集中度上从大机构垄断到中小机构扮演主角;财富管理业资金投向上,从多样化到简单的“固收+资产池”;银行理财投资标的结构方面,年之前,银行理财产品按底层资产分,信息还比较透明,但是发展到年,变成了左手资金池、右手资产池的模式。2.在年、年,理财产品大规模的零收益、负收益的状况迫使银行采取一种做法,就是承担投资者的损失,这是刚性兑付出现的一个主要原因。银行涉足结构化产品受影响最大,总的结果是结构简单化、标的国内化,中小银行开始加入这个市场,刚性兑付也由此成为行业的潜规则。3.银行理财发展到当前这个阶段,主要受几大原因影响,一是刚兑及年后包括信贷、尤其是债券信托等非信贷信用扩张;二是非银行崛起成为城投债和非金融企业债投资主力;三是利率非市场化以及准备金管制条件下,银行理财收益率和贷款利率有一个稳定的利差。多因素之下,银行理财的今生,蜕变为准存款、准贷款产品。4.财富管理业是进入“二阶拐点”(结构优化和调整阶段)的朝阳产业,是金融服务后人口红利时期实体经济的关键和金融结构调整的重要推手。随着中国人口、社会经济发展,及金融结构优化,财富管理的未来前途光明,但竞争一定会愈演愈烈。5.年到今天,除了投资房地产,投资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最高;它没有任何风险,从年至今复合收益率已达到50%。所以,如今银行理财模式要转换,可能一时间还难以使理财客户很快接受,另外是部分资金池扭亏尚需时日、当前仍然是以骑乘策略+调降管理费率+降低预期收益率方式为主。6.随着未来的发展,整个财富管理业说不定依然是以银行为主导,只不过这个银行不再是传统存贷款业务的银行。中国居民资产结构中将近90%是存款或者准存款。要发展财富管理业,就要发展各种创新传统存贷款银行业务的银行。7.当前,已开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已达到四家,银行系理财子公司正迎来新起点,具备规模经济优势(销售优势)、范围经济优势、机制优势,以及非标投资和通道业务的新机会。银行成立一个单独的理财子公司,并且实行与传统存贷款业务不同的用人、薪酬、绩效考核机制,它的竞争优势可能不会输于现在的券商和公募基金。以下为殷剑峰《财富管理业的前世、今生与未来展望》演讲原文,征得本人同意后,券商中国根据演讲发言、仅做标题提取、全程原文呈现,以飨读者。财富管理的~,银行系理财崛起中国财富管理从年开始,当时第一支银行理财产品发行,我们从年开始研究银行理财。这十五年发生了什么变化呢?我想经历过资管新规之后,大家都有很深刻的感悟,这里我跟大家回顾一下:这张图给出了过去十余年我国各类财富管理产品或者机构的规模以及它的结构。我们大体可以将这十多年中国财富管理业划一个时间点:年,年前规模很小,主要是年非常小,而年之后规模越来越大;年,按照我们的统计途径,大概是万亿。前后这个规模发生了变化,结构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其中银行系包括银行理财、私人银行在年之后规模显著上升。另外,非银行系中的信托、券商资管、基金子公司专户,我们称之为“银行的影子”。银行系加上“银行的影子”在年规模迅速上升。为什么称之为“银行的影子”呢?我们可以看在严监管之前这几个非银行系,比如基金子公司专户和券商资管的资金来源,基金子公司专户在年中10万亿的规模将近7万亿来自银行,加上信托、券商资管,可以看到很清楚,定向资管是主流,而定向资管中这钱从哪儿来呢?主要是机构,而这个机构就是银行。从资金运用也可以肯定,像基金子公司专户或者券商资管,投资的方向和银行的贷款以及银行理财的投资方向都是一样的,基建业、房地产或者通过金融机构转一圈又回到基建房地产非标,所以这几位我们称之为“银行的影子”,它不是真正的非银行系财富管理机构或者产品。我们比较一下年和年财富管理业结构的变化。在年之前,公募基金占到整个财富管理行业的大概30%,保险基金业务占比35.47%,两者合并占全部财富管理业基金规模的2/3。到了年,这些真正的非银行系就是公募基金、保险基金,以及期货资管期货资金等占比只有1/3,另外1/3是银行理财和私人银行,还有1/3是前面说的“银行的影子”,这是财富管理业前世今生在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差异就是财富管理业的产业集中度,我们以银行理财为例,再次比较年和年。年的时候,股份制银行、国有银行这些大中型银行发行数量占到全部理财产品的80%,到年占比数是多少呢?30%多一点,数量规模大幅度上升的是城商行、农商行,这些机构发行那么多理财产品干什么呢?以银行理财为例,在年前种类非常多,股票、信用、商品、另类等,固收和资产大概占比只有30%,到了年完全是固收和资产池。在年前,理财产品特别是银行理财产品种类非常多,而且根本无所谓刚兑,当时我们对银行理财做了一个分类,横轴是按照基础资产,比如股票,我们称之为股票联接,是信用类,比如贷款或者信用债,称为信用联接等;纵轴按照产品的结构,可以看到那时候银行理财的种类是非常多:年之前,银行理财产品,按底层资产分,有信用类、商品、利率、混合等,再看结构化产品,那时候结构化产品是真正的结构化产品,类似于今天非标以信用资产为主的银行理财产品,它的信息也是相对透明的,比方说这里给出年前底层是信用底层,比方说贷款、信用债,它的投资行业结构,在年前可以看得很清楚。但是今天,我们以31家上市银行理财产品的底层资产为例,首先我们可以看到主要是非标、债券市场。它的底层资产,以信用类为主,是投资每个行业吗?不知道,我们以31家上市银行结构化产品主体为例,就是券商、资管、信托、证券、同业理财为例,我们只知道它的规模,但是投资哪个行业完全不清楚。整个财富管理业的前世和今生在结构上发生了重大变化,在信息透明度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以银行理财为例,以前种类繁多、结构化产品、很多的真正净值型产品蜕变为,今天左手资金池、右手资产池的模式,这和银行吸收存款、贷款是一样的,可以简单理解为银行的资金存款就是资金池、银行的贷款就是资产池。发展到今天银行理财盈利模式、流动性管理模式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为什么信息不透明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它就是依靠这种流动性借短贷长、低风险的资金高风险配置,它必然是信息不透明,没有哪个银行会告诉你它贷款给了哪家行业,这是根本原因。理财刚兑前史整个银行系为主的财富管理业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回忆一些事件对我们展望未来是有非常大的帮助。首先是年全球金融危机风险事件。当时我还在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了一个年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将银行理财产品零收益风波推向更高峰,当时是有若干家银行反击说我们不懂收益。这些反击在事后被证明是错误的,因为年到年出现了大量银行理财零收益甚至负收益,可以看到有支产品零收益,这种大范围的零收益特别是负收益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反响。(编者注:年3月1日,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发布《银行理财产品评价报告》,系统分析了当时银行理财的收益率情况引起广泛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buhuaerj.com/jrjxw/146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