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Name}
金融界股票
金融界博客
金融界新闻
金融界活动
金融界港股
金融界人才

该来的终于来了华尔街的对手来了一批外

作者

暴哥

来源

暴财经(ID:icaijing)

中美领导人会晤的后续效应仍然在发酵!

昨天,外交部在中美元首会晤达成多方面共识的公告中表示:中方按照自己扩大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将大幅度放宽金融业,包括银行业、证券基金业和保险业的市场准入。

时隔仅一天,在今天上午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财政部副部长朱光耀就把金融业开放的时间表和路线图给大家做出了具体说明。

朱光耀说,为落实大会关于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相关部署,中方决定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证券、基金管理、期货公司的投资比例限制放宽至51%,上述措施实施三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将取消对中资银行和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外资单一持股不超过20%、合计持股不超过25%的持股比例限制,实施内外一致的银行业股权投资比例规则;三年后将单个或多个外国投资者投资设立经营人身保险业务的保险公司的投资比例放宽至51%,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

这个里程碑式的消息一出,股市中与金融业相关的三大板块立刻做出了反应。

反应最大的是券商信托,午休过后短时间内板块拉升近2%,但最终收盘的时候回落到不足0.5%。

反应最持久的是保险板块,上午收盘前已经板块已经拉升到3.5%左右,到收盘的时候,更是暴涨至5%以上。

反应最冷淡的当属银行板块,中午开盘之后有一点点拉升,临收盘又回落到今天的最低位。

市场这么一个反映,其实既体现了目前金融产业领域的发展格局,又表现出大家对于外资开放之后对于不同金融业领域潜在利好预期的相对反映。

1

狼来了?

如果站在我们国内企业的角度出发,金融业开放,意味着外资更多的进入中国市场,那么外来的和尚冲击之下,那些竞争力相对比较差的行业,受到的负面作用其实是不小的。

三大行业里,国内企业中,银行业整体最强大,保险次之,证券行业再次之。

但是我们看到,市场的反映和这个竞争力关系几乎是矛盾的,竞争力最强的内资银行跌幅最大,竞争力最弱的证券行业,反倒有不错的涨幅;处于中间地位的保险行业受到最多的资金照顾。

为什么市场的反馈是这样呢?

或许主要是在竞争风险和外资带来的行业增长前景之间有一个相互博弈的判断。

对于银行业来说,之所以银行业没什么正面的反应,主要是因为目前中国的内资银行实在太过强大,强大到外资已经很难通过持股(只能增持一些竞争力比较弱但风险却较大的中小银行)来获取市场份额,改变现有的竞争格局。银行市场几乎不会因为外资持股限制的开放而产生实质性的改变,真正在中国的银行领域有所谓的竞争力。

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我们国内银行的强大和外资的机会渺小:

第一、截至年底,外资银行资产占全国银行类机构总资产的1.3%,该占比不仅远远低于OECD国家平均高于10%的水平,而且与中国刚刚加入WTO时的2%相比也有明显下降。

第二、截至年末,中国银行业总资产33万亿美元,高于同期欧元区31万亿美元、美国16万亿美元、日本7万亿美元的水平。

第三、30家全球系统重要性银行名单中,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入围;且几大国有银行长期霸占各种全球企业排行榜的前列。

中国银行的强大,源于我们的金融体系从根本上来说以银行业为主,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

所以,尽管从年日本输出入银行在北京设立第一家外资银行代表处后开始,银行业先后经历服务地域、参与业务、持股比例等一系列渐进式开放,但终究外资银行和其背后的资本力量没有办法在中国立足。

当初为了作为银行上市基石投资者们的外资纷纷抛售自己所持有的内资银行股份,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无法更进一步在中国的银行领域获得什么好处。

再有,在朱光耀副部长提供的这份开放路线图里面,我们可以看到,银行业尽管也开放了一大步,但是不像另外两个行业一样,在三年或者五年后投资比例不受限制,而是采取内外一致的态度。

考虑到现有民营银行的发展水平和规模相较于国有银行,尤其与大行对比还有不小的差距。所以,即使外资与内资一视同仁,想必也没办法产生能量。

现实摆在这里,对于银行业来说,尽管给外资投资限制放开,但外资未必会真的拿出钱来进入这块市场,具体如何有待我们的观察。

当然,外资银行进一步通过控股、参股等方式进入中国市场,有利于国内银行业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给银行业一个温柔的外部压力。

不过,暴哥认为,之所以,我们当下敢于进一步开放金融业,放开外资持股的比例限制,其重要依据也是因为作为金融行业基石和核心的内资银行业足够强大,可以抵御外来和尚涌入产生的市场波动!

那么,为什么对于保险和证券行业来说,反应如此强烈呢?

先说保险行业。

保险行业如今的情况比较特殊,就竞争力来说,尽管不如银行业那么稳固,但是也不像证券行业相对疲弱。这就带来一个好处,更多的资本会让保险行业有更快速地发展,而外资带来的国内竞争负面作用,并不会给头部的保险企业,比如平安之类的,带来很大的负面冲击。所以,行业整体的正向作用可能大于负面。

从发展前景来说,保险行业常年是两位数的增长。即使万能险等高收益率产品被控制之后,仍然没有改变这种快速增长的趋势,这显示出旺盛的需求。

随着老龄化不断加深以及人们对于保险意识的提高,这个需求趋势想必还会持续下去。

在旺盛的需求背后,出现一个矛盾,就是国内现有的保险品种和服务有的时候不能满足所有消费者。内地有不少人到香港购买保险,很大程度上就是当地的保险服务在某些方面比内地好一些,比如险种类别丰富、分红收益高等等。

所以,如果外资能够通过控股更多的进入中国的保险市场,其实能够更好的促进,保险行业整体的服务水平和质量,让保险行业更快的发展。

对保险行业整体,以及现有的头部公司,利远大于弊!

再说说证券行业。

国内的券商类似于与国外的投行。

数据显示:年我国证券行业总资产规模为5.79万亿元,仅相当于同期美国证券行业资产规模的20%。我国资产规模最大的中信证券,年资产规模仅相当同期高盛总资产的5%。

现状是,无论是规模还是能力,国内的券商包括基金、期货公司等等,相较于外国同行都不太有优势。那么如果外资能够顺利的通过控股或者自己建立业务切入到相关业务,那么对于现有的券商来说冲击力应该是很强的。

但是,从企业的角度来说,中小券商如果被外资收购或者控股,其竞争力可能反倒得到提高,估值也会水涨船高。

所以,外资更具规模的进入证券行业会是一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不过,我们也必须看到,持股和投资放开,并不意味着业务限制也同步完全放开,当企业从中资变为外资的时候,能不能做到业务层面和准入的一视同仁,将直接影响到外资的积极性和他们对金融行业的潜在的实质影响。

上述维度,主要是从企业的角度出发。

2

如果我们把视野放的更宽一些,从其他层面来说,又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1、来而不往非礼也。

俗话说,来而不往非礼也。金融市场的开放是双向的。

对于双向的理解有两个层次。一个是产业层面的,即只有我们开放了国内的相关行业,那么其他国家才有可能对我们抱有更加开放的热情,让我们的企业进入到相关领域;

另一个层次是资金层面的。此前我们一直抱有一个较为理想主义的心态,就是感觉最好的状态逝资金“只进不出”,在外汇市场波动较大的时候,这种心态更加明显。

但是这种思想可能过于理想化了。当我们采取一种侧重于引进来的姿态,不想让资金流出去的时候,其实也阻遏了很多原本想要走进来投资的资金,引发这些资金的忧虑。从长期来说,可能是得不偿失的。

QFII和RQFII额度总是用不完以及MSCI历次纳入A股的时候所表示出的忧虑(对资金撤出限制的忧虑),都在某种程度上是资金来得容易,取得困难所导致的。

2、监管层面更高的要求

80年代的日本和如今的中国又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我们都有大量的贸易盈余、本币都被希望升值、贸易摩擦开始频繁化、金融体系从以银行为主的间接融资迈向直接融资等等。

解决上述问题金融自由化、市场化是一个必须的手段和方法。

然而我们看到日本当年并没有成功的度过金融市场开放这个坎,里面的原因有几个,一个是受到美国的强大压力;一个是监管没有跟上金融市场的开放,金融监管体制陷入制度疲劳;再有就是野村证券报告里提出的,日本政府没有一个清晰的开放方案和规划,或者说没有坚定地贯彻自己的意图。

对中国而言,我们没有日美同盟关系的压力,这一点不用考虑太多;我们的政府一直按照自己的既定步骤开放,有清晰的规划,也有贯彻下去的决心。

现在最令人







































白癜风是否传染
中国白癜风医院排名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buhuaerj.com/jrjxw/864.html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