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郑氏商会首届至第五届项目座谈会现场摄影花絮
以上为中国东盟鄭氏商会第五届项目座谈会(.7.25)摄影花絮
以上为中国东盟鄭氏商会第四届项目座谈会(.7.11)摄影花絮
以上为郑氏商会首届项目座谈会现场摄影
以上为郑氏商会第二届项目座谈会现场摄影
以上为郑氏商会第三届项目座谈会现场摄影
第一届至第五届座谈会摄影花絮
六、关于召开中国东盟郑氏商会年邕江畔话中秋暨第六届项目座谈会(9月26日,周六)的通知
敬启:庚子鼠年中秋至,桓武后裔一家亲。热烈祝贺中国东盟鄭氏商会首届至第五届项目座谈会在南宁市胜利圆满召开!为再接再厉,弘扬荥阳门风,资源整合,共图发展,经会务组提议,并经鄭氏商会理事会决定,兹定于年9月26日(周六)在南宁市召开“中国东盟鄭氏商会年邕江畔话中秋暨第6届(视疫情实况提前一天确定是否召开,如当届座谈会不能召开则顺延下一届召开,依此类推,敬请留意!)项目座谈会”,欢迎您拨冗参加。一、 由世界郑氏宗亲联谊总会永远荣誉主席郑世进、荣誉主席郑清治为荣誉主任,厦门郑氏宗亲会会长郑希远为主任,由郑氏优秀工作者林建秀教授编著的《历代郑氏家训》一书已于年正式出版发行了,定价元/本,多购优惠!欢迎您购买收藏!《历代郑氏家训》一书,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由我国著名文史专家陈叔侗校审注释和古文翻译,贯通古今,深入浅出,取材广泛、视角宽大、历史积淀深厚,是作者继《闽台郑氏祠堂大观》巨献后的又一郑氏大作。
本书收编了汉代以来郑氏家训,如郑玄(字康成),郑侠、郑櫵、郑獬、郑成功、郑板桥等名家家训和十一家他姓家训,内容含“古代名篇,家教经典“读物为一体,以教化正人心为宗旨,传播家风美德,启迪人生智慧,对人们日常的学习和生活皆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联系人:郑华强(中国东盟鄭氏商会创会秘书长)联系手机:( 郑自修教授让我等郑氏族人无时不体会到,一位当代郑文化实践者的知识分子“长歌当哭,仗剑独行”的精神情怀。 如果没有心系天下郑文化,抢救郑氏谱牒遗存,心怀天下郑氏的大爱之情,绝不可能谱纂成如此厚重、如此珍贵的《郑氏族系大典》! 世间最珍贵的东西是什么?有人说是财富,有人说是情爱。但我等族人要说的更是文化精神,特别是追求真理所体现的文化精神!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说过:“世间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真理。人世间的贫富、美丑、是非,恰如过眼烟云,终归要归于寂灭;而真理之光却永远照耀着世间,使病者得愈、贫者致富,忧伤的人们得以快乐。” 作为社会中的先进人群,知识分子历来被看作追求真理的精神符号,是引领一个时代的旗帜。什么样的人可以称为知识分子?美国政治学家和社会学家西摩·马丁·李普塞特认为,知识分子是指“所有那些创造、传播和运用文化的人,文化的符号性法则,包括艺术、科学和宗教。” 无论什么样的定义,知识分子历来与追求思想和追求真理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追求真理和维护社会良知是其存在的根本。换言之,知识分子存在的意义就决定了他的天职所在——永远为真理与社会良知活着。不管你是从事的是什么专业,真理与良知是始终笼罩在他们头顶上的那片“灿烂星空”。 在我等族人看来,郑自修先生理所当然属于上述知识分子群体中的杰出成员!作为郑文化领域的知识分子,郑自修先生时刻保持着独立的风骨和人格,用良知观察与思考,用良知写作和说话,说真话、说实话、说有用的话。他用一篇篇饱含激情的文章,发出了震耳欲聋的呐喊,成为广大郑氏宗亲最敬爱的郑文化弘扬者之一! 纵观《郑氏族系大典》各部书稿,尤其是已出版的第一部至第四部《郑氏族糸大典》,这是一部千秋杰构,鸿篇巨著!它蕴含0多年来郑文化各个领域精华,令人沉浸于在编纂者全心奉献的精神世界之中,领略当代大型郑文化百科全书般丰盛的知识盛宴,回味无穷而又感慨万千! 郑自修先生编纂《郑氏族系大典》是对个人智慧极限的一次挑战,这种探索注定是孤独的、痛苦的,但是,或许正是压力和使命感驱动下的强烈的责任感,使得这种痛苦的探索,更像是走向智慧本源和事物本质的一次尝试。它所带来的顿悟般的享受和快乐,领略到数千年以来郑氏族人光辉灿烂的郑文化,只有用心阅读的人,才能深刻地感悟到。 愿《郑氏族系大典》最终得以完全付梓面世!愿郑自修教授遗望最终得以实现! —全球郑贸网理事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东盟郑氏商会常务会长(创会秘书长)郑华强年11月28日凌晨4点拜撰于广西南宁市。二、《郑氏族系大典》(《世界郑氏通天总谱》)介绍 郑自修,(-),湖北武穴人。系宋代名臣郑侠公嫡裔三十三代孙。谱名秀轲,著名诗人、姓氏研究专家、社会活动家。武穴市委党校古典文学高级讲师(副教授),已退休。曾任湖北省《荆楚诗词大观》系列丛书主编。曾任河南荥阳郑氏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郑氏族系大典》编纂委员会总编纂。 郑自修自年起致力郑姓研究,年编纂推出《世界郑氏通天总谱》,定名为《郑氏族系大典》出版项目,年被正式立项。全书分为八大部十九卷三十九章共计万字。曾历时八年,采风于六个国家、八十二个县市、二千多个自然村、六百个宗庙,行程八万余公里,现收藏郑氏各类族谱家谱四千余套本,各类人文资料近万件。央视四套、十套均有报道。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的研究郑氏文化,为中国姓氏文化研究作出了非凡贡献。并被评为郑州市十大历史名人之一。 年始,坚持《荆楚诗词大观》系列采编出版活动,历时十年,奔波劳形,采风行程五万余公里。被定为湖北省委文艺出版重点扶持项目。《荆楚诗词大观》一集、二集共余万字已正式出版,是继《楚辞》以来,又一部楚人诗歌巨著,显示了巨大的诗歌美学和史学价值。填补了现、当代诗坛的一项文化建设空白,荣获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质量奖,全国第七届金钥匙图书奖评比提名奖。 自年春出任《鄂东荥阳堂郑氏宗谱》总编后,开始研究中国谱牒,年以来,一直支持参与郑氏等姓氏文化研究。他在海内外进行了十四次万里采风活动,行程十万余公里,走遍全国15个省市、个县(市)、多余村庄以及港、澳、台地区和东南亚各国。题为“中国民间采风第一人”万字报告文学全面地记述了郑自修之民间采风活动,该文获一等奖。文中主人公郑自修荣获第三届“新世纪之声”共和国颂歌征文评选活动中“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7年度荣膺河南省姓氏文化研究专家突出贡献奖。 《郑氏族系大典》八大部、十九卷、三十九章、万字。第一、二、三、四已出版,第一部公开发行定价元,第二部公开发行定价元,第三部公开发行定价元,第四部公开发行定价元。第五、六、七、八部已编辑成书,待梓,总共费时12年,花费资金高达万元。这项浩大的文化出版工程,在中华姓氏文化研究中堪称世纪杰作、万代宝典。现拟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暨国家文化奖。 中央电视台十频道《科学与教育》栏目、四频道“走遍中国”栏目暨新华社网站、人民日报网站等几十家报刊均发表了消息。其个人传记录入《鄂东诗词家辞典》、《当代诗词家大辞典》、《中国大百科专家人物集》、《世界名人录》、《科学中国人·中国专家人才大典》等十多部辞书。海内外十多家大小报刊和多家电台、电视台对其个人事迹进行了报道。三、沉痛哀悼《郑氏族系大典》总编纂郑自修先生!!!军健、明强宗亲及自修先生亲属:《郑氏族系大典》工作室全体编纂工作人员: 惊悉自修教授不幸逝世,我等族人内心悲痛万分!哀曰: 十数个寒暑呕心沥血谱旷世大典中道崩离呼予天耶不假寿, 千百年春秋索脉探源尽亘古奇才英魂飞耗舍汝族兮更何人! 全球郑氏族人痛失一位德高望重、为抢救郑氏族谱文化遗产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郑氏硕彦、郑氏宗长!郑自修宗彦永载郑氏史册!郑自修先生精神永远激励全体郑氏族人! —全球郑贸网理事会常务理事长兼秘书长、中国东盟郑氏商会常务会长(创会秘书长)郑华强、《郑氏商界》执行主编郑柏威痛挽 二0一一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附(1): 《步自修教授韵辛卯寄赠》 郑华强敬撰 佳节瑞兔又端阳, 何惧苦艰子夜长。 粽子香飘八桂地, 宗缘线贯汩罗江。 如锋巨笔书千古, 似岳身躯动地荒。 赤子自修崇报祖, 滔滔荥水润华山。 附(2) 《辛卯端午节感叹》——郑华强添题 抄录郑自修教授辛卯年端午节发给郑华强秘书长诗作: 芸窗伏案又端阳, 无奈癌魔子夜长! 粽叶香飘秦岭树, 史林泪洒汩罗江! 如椽巨笔惊千古, 似蚁微躯动地荒! 我以我心报赤子, 来年一荐轩辕山!附三:《世界郑氏总谱》推介《世界郑氏总谱》寻根问祖绝好帮手,宗亲联谊送礼佳品,传家珍藏郑氏宝典!欢迎购买收藏?,郑氏宗亲购买可优惠,欢迎您的垂询!古人云:“收藏族谱,家中之藏宝,举世之罕见。”“藏谱之家,守家规、遵家训、树家风、铸家魂,子孙贤德,人才辈出!”则,人达于理,爱亲敬族;一生一世,鞠躬尽瘁;探秘谱牒,铸造复兴;印谱发谱,铭记先贤!开创出新的里程碑!《世界郑氏总谱》精装大十六开,谱书封面精美印刷,系迄今为止整个郑氏谱书中收集族史资料最多、最全、最新,入谱脉系最多的宏篇大谱!谱书内容丰富、结构科学严谨、层次清晰、语言通俗流畅。结构清晰、文字精炼、视角全面,图文并茂。文、牒、书、画、诗、词、歌、赋融于一谱,集史料性、可读性、欣赏性、研究性、收藏性于一体的宏篇巨著。可谓一谱在手,应有尽有!宏篇巨著《总谱》是数十位编委呕心沥血、精心锤炼的一部奉献给全体郑姓族人、郑姓子孙的最厚重的礼物,是各位郑氏家人收藏和传承的传家宝。更是查阅族史的工具书,联宗睦族的指南针,寻根问祖的大辞典,赠送友人珍贵礼品,极具收藏价值!!!三年磨剑谱终成,付梓面世慰宗亲。在世界各地郑氏知名宗彦、宗长、宗亲的支持和关心下,《世界郑氏总谱》首卷终于戊戌年底成稿,并由中国国际文艺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这是郑氏家族中千百年来的一大喜事。
《世界郑氏总谱》首卷公开发行定价元/本,郑氏宗亲内部发行实行优惠价,欢迎垂询!
修谱成功之际我们要深深感谢总谱的几位编委,他们均为古稀之年,不顾自己年事已高,历经3年艰辛,10易其稿,赴10省多县市调查、访问,并实地了解郑氏文化。他们不畏劳苦、夜以继日,终于编成洋洋百万字著作——
《世界郑氏总谱》。
《世界郑氏总谱》珍藏无价,是郑氏宗亲寻根问祖的绝好帮手,更是郑氏宗亲联谊的送礼佳品,也是传家珍藏的
郑氏宝典!
欢迎您购买收藏!
中国东盟郑氏商会
南宁荥阳郑氏经济文化交流中心
联系人:
中国东盟郑氏商会创会秘书长
郑华强
(
郑亡国后,流落韩国的郑姓人中有位叫郑国的人,被韩王西遣入秦,受秦王之命开凿了名闻后世的“郑国渠”。郑国不但是一位伟大的水利专家,也是郑姓人在得姓后的第一个著名人物。秦时,19世孙郑袭迁司州河南洛阳。27世孙郑其举族迁回开封(位于开封城东开封县朱仙镇古城村)。秦汉以后,郑姓已迁入邻近地区,主要以今山东、安徽、陕西、山西等境为其分布的主要地区。其后29世孙郑宾居山东高密。31世孙郑众之子安世迁居咸阳。因汉武帝令“强宗大族,不得聚居”,有24世孙南迁至浙江会稽山阴。郑姓大举南迁始于“永嘉之乱”。西晋永嘉二年,“中原板荡,衣冠始入闽者八族”,其中第四姓即为郑姓。唐初,河南郑氏又有随陈政、陈元光父子移居福建者。唐代,开始进入广东。唐末,又有河南固始郑氏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明清之际著名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先祖既是此次入闽的。郑氏移居台湾,并非始于郑成功,早在明朝天启、崇祯年间就有福建漳浦人郑联长迁徙居住在今澎湖白河通梁村,可以说是郑姓人第一次移居台湾;播迁至海外,始于明初,现分布于泰国、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加拿大、美国、朝鲜、韩国等国家。而在中国,郑姓的主要聚居地有:荥阳,陇西,南安,淮阳,商丘,光州等。?
郑氏宗亲社团:
台北郑氏宗亲会从20世纪40年代后期起,组织或恢复、改组成立的宗亲团体有台北郑氏宗亲会、嘉义县郑氏宗亲会、彰化鹿港郑氏宗亲会、台南郑氏宗亲会、全台郑氏宗亲会,台北市郑氏宗亲会、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等多个宗亲会、家族会。这些宗亲会在各地均建有宗祠,多数且设有各类教育、文化基金和经济、慈善、互助等分机构。冠以“世界”两字的宗亲会,除个别无固定会址者外,均与其他国家、地区的宗亲团体没有隶属关系。在台湾,自60年代开始,相继成立了18个郑氏宗亲组织,理事和监事人。
年4月29日,海内外郑氏宗亲代表大会在台北召开。这次大会制订了《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章程》,成立了组织和管理机构,选举出《总会》领导人。总会的宗旨是:“阐扬祖德,增进宗谊,团结互助,共谋福利,并为宗亲举办各项服务与福利,及致力社会公益与慈善事业。”
泰国郑氏宗亲会是海外郑氏宗亲组织中最有影响最有实力的组织之一。新加坡荥阳堂郑氏公会,已经联系宗亲2千多人。此外,成立较早的郑氏宗亲组织还有:美国荥阳郑氏宗亲会,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香港郑氏宗亲会,加拿大温哥华郑氏荥阳总堂,以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澳门,越南、韩国、日本国家和地区的郑氏宗亲组织。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美国、加拿大、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郑氏宗亲组织,每年都要轮流举行一次世界性的恳请大会,加强亲族情谊。世界郑氏宗亲总会
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是郑氏宗亲的国际性联谊组织。郑氏乃中华望族,史称“天下郑氏出荥阳”。年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由台湾人士郑彦棻(3-)发起成立,推郑彦棻为理事长,总部设在台北。年12月在马来西亚麻坡举行第9届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恳亲大会。年7月间,由美国、加拿大、菲律宾、泰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大陆、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位郑氏宗亲组成筹委会,决定当年在河南省举行世界郑氏宗亲九二荥阳祭祖大会。年12月9日,由来自美国、加拿大、菲律宾、马来西亚、香港、台湾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多宗亲,到河南省荥阳县郑王庄举行郑氏祖茔纪念碑揭幕仪式等祭祖寻根活动。在祭祖期间,召开振兴祖籍恳谈会,捐资成立郑氏祖地荥阳基金会和振兴祖籍顾问团。在第11届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恳亲大会上,泰国郑午楼提出:成立世界郑氏宗亲总会各地分会、颁发会员证等3项建议。年10月,在台湾举行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第6届第1次会员大会暨第12届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恳亲大会。
泰国郑氏宗亲总会
泰国郑氏宗亲总会是泰国华人血缘社团。年,泰国郑氏后裔成立了泰国郑氏总会,修建了郑氏大宗祠(荥阳堂),其会歌是《荥阳颂》,他们以荥阳为荣。年11月21日召开第1次会员大会,并宣布正式成立。发起人为郑才荣、郑定丰、郑镇如、郑忠慈、郑坤城等。郑午楼、郑才荣、郑国全、郑有华、郑楚岩、郑继烈等被推举为注册人。泰国京华银行董事长、大慈善家、著名爱国侨领郑午楼任泰国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其宗旨是:联络族亲,建立宗祠,加强宗亲互助互亲,办理各项福利,慈善事业。郑午楼任首届理事长。泰国郑氏宗亲总会建有会所、大宗祠、荣阳寿苑,各族亲会办公处联合办公,下设组织股、福利股、青少年股、康乐股、体育股、妇女股、卫生服务中心,负责各项日常工作活动,并成立策进工作委员会,规划促进各项会务,还组成会长委员会,加强会务的进行。成立后,响应政府号召,推动社会福利和公益事业,如参加庆祝泰国红十字会成立周年的慈善筹款跑步;在郑午楼的倡议下,率先捐献给华侨崇圣大学0万铢赞助款;参与海内外宗乡联谊活动,派代表参加历届国际潮团联谊年会和世界郑氏宗亲恳亲大会的活动。年承办了第五届世界郑氏恳亲大会,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郑姓人前来参加。该宗亲总会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当地的名人,其中历任领导有理事长郑充植、郑明如、郑创基、郑钦杰、郑钦达等,副理事长郑锦良、郑文祺、郑镒三、郑熙和、郑嘉兴、郑柄林、郑有华、郑裕益、郑培才、郑翼飞,秘书长郑衍烈等。
祖籍广东潮安县风塘淇园村的郑智原名郑义丰,出生于泰国,曾在20世纪初经营航海、银庄、当押、出入口、商行、报纸、印务局等业,其分支机构遍及南洋诸国、日本、香港和中国上海、青岛、厦门、汕头等地。在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时,他曾捐资相助,还在泰国及其家乡兴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免费招收村邻子弟入学,成为受人尊敬的华侨领袖。郑午楼在我国年发生水灾时,他组织了价值超过一亿人民币的物资到南方各省救灾,受到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接见。菲律宾荥阳郑氏
年成立了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到年11月,菲律宾郑氏宗亲会又承办了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第十次恳亲大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历任理事长有郑渊国等,名誉理事长郑克敏,执行副理事长郑道川,副理事长郑惠民、郑荣华、郑少卿等,常务理事、顾问郑挥南、郑国祥,秘书郑朝晖。
郑芳扬在马来半岛上的发展,无疑是下“南洋”的早期郑姓人的代表。在他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之际,由于明清政权的交替和郑成功反清复明活动爆发,促使了更多的郑姓人飘洋过海到“南洋”。根据一些学者对明清时福建永春、福清的郑氏族人外迁情况的统计,其中永春岵山郑氏族人于永春城关郑氏族人早在明万历十二年(年)已有人迁徙吕宋(今菲律宾),到这时又有人在顺治三年迁居实力坡(今新加坡),福清城关郑氏族人于顺治十年(年)迁徙实力坡。据上世纪八十年代初的一种调查估算,永春县旅外华侨约40余万人,与国内现有永春人口相当。祖籍福建南安的郑龙溪,在年轻时随父移居菲律宾后经营工商企业,如今已是财力雄厚的大实业家,同时兼任着菲律宾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等职务。另一位来自福建永春的郑少坚,年幼时随家人移居菲律宾,后经营商业、银行业、企业等,都获得极大成功,是当地著名银行家、企业家和社团领袖。至于祖籍福建晋江的企业家郑周敏及其女郑绵绵,也都是菲律宾工商界的知名人物,由其家族出资设立的“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是当地最大的华人慈善机构,拥有基金1.17亿美元。另外,祖籍福建厦门的律师郑建祥和祖籍广东中山的画家郑绍隆等人也都在菲律宾华人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马来西亚荥阳联合总会
1年,马来西亚郑氏后裔先后成立了马六甲荥阳堂郑氏宗亲会、柔南荥阳郑氏公会、沙捞越古晋省郑氏宗亲会、沙捞越诗巫郑氏公会、吉坡郑氏荥阳堂等宗亲组织,4年7月7日,马来西亚荥阳联合总会承办的4年世界荥阳第十八次恳亲大会,及世界郑氏总会第九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名来自新加坡、泰国、菲律宾、印尼、美国、中国香港、台湾等国家及地区的宗亲参与此项盛大集会。马来西亚丹斯里拿督、荥阳联合总会会长郑福成,马来西亚皇室拿督、荥阳联合总会署理主席郑孝洁和秘书长郑国富负责此次大会的召开。年11月2日,马来西亚荥阳联合总会召开年度会员大会,全国10多个属会代表选出至年新一届理事。来自吉隆坡郑氏公会拿督郑金城蝉联新届总会长,来自吉隆坡郑氏荥阳堂公会的拿督郑国祯任署理总会长。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广东增城(现属广州市)人郑景贵的父亲便只身漂泊“南洋”,经营小本生意。后来,郑景贵也在道光二十一年(年)到马来亚帮助父亲做生意,逐渐致富。之后,又到香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发展。为了改善华侨处境,维护华侨权益、团结海内外同胞,他又倡建了马来亚增龙会馆、华侨学校,被当地政府授以“甲必丹”勋衔。光绪十一年(年)法国殖民军入侵云南,他毅然捐助巨额军饷,被清廷赐封他及其林氏夫人三代享受二品官衔荣誉。他又定期回乡省亲,捐巨款修桥建路,兴办学校,发展家乡教育,成为当地福建同乡会领袖。又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加入同盟会,亲自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历任同盟会霹雳会会长、孙中山大元帅府庶务委员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委员,获孙中山所颁优等旌义状、二等有功奖状。新加坡荥阳堂郑氏公会
新加坡荥阳堂郑氏公会成立于年,下设军港及如切区两个分会,于每年农历7月23日举行祭奠活动。当地郑姓的知名人物,如聘廷祖籍福建郑惠安,是星洲书报社创始人和著名牧师,曾以所办报纸为阵地帮助孙中山宣传革命,被大总统孙中山颁发“旌义状”表彰;郑子瑜祖籍福建龙溪,是著名学者,著有《中国修辞学史稿》、《鲁迅诗话》、《郑子瑜诗文》等;郑古悦祖籍福建金门,是已故富商及爱国侨领;郑惠明祖籍福建闽侯,是著名基督教领袖;郑镜鸿祖籍广东潮安县金石镇,曾任新加坡潮安会馆主席、新加坡大马机董事长,先后捐资多万支援家乡建设。此外,在世界郑氏宗亲总会或新加坡各郑姓宗亲会中担任职务的郑镜鸿、郑庆元、郑志琦、郑炳树、郑异选、郑火蔡、郑炳松、郑炳富、郑俩福、郑炳山等人,也都在当地拥有一定的影响力。
印度尼西亚荥阳郑氏
印度尼西亚郑姓也是当地华人中较有影响的一个姓氏,其当代知名人物郑良义、郑建伟、郑贻鸿、郑满安等分别在学界和商界有所发展,名扬海内外。其中郑良义是当地著名社会活动家,早年曾因学业优异多次获得当时雅加达市长(今称省长)奖状;郑贻鸿任鸿福华工厂董事长,同时还在世界郑氏宗亲总会中担任理事和联络员等职务;郑满安是当地宗教界领袖,法号体正法师。
移民海外的历史溯源
郑姓从元初以来向海外的移民,迁移之地在早期主要是今东南亚一带的“南洋”,以及东亚的日本及被日本吞并的琉球等地,明清以后则扩大到欧美或世界各地。但就其人口和影响论,“南洋”和日本、韩国等仍是海外郑姓的主要聚居之地。
南洋,即今天所说的东南亚一带,包括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上的10多个国家的和地区。古代时,由于这些地区距我国大陆较近,因此也成为郑姓向海外开拓的重要地区。据史书记载,早在元朝初年时,就有不少南宋遗臣及东南沿海居民为了反抗元朝的统治而迁居南洋,成为当地最早的一批开发者,其中便可能包括郑姓人。至元末明初时,又有一些人到南洋各国谋生,有些还从事海上运输和贸易活动,在郑和下“西洋”经过当地时多次与其船队发生联系。郑和下“西洋”时曾五次在马来半岛上的马六甲上岸,为促进与“南洋”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此影响下,明成祖还在永乐六年(年)册封当地拜里迷苏剌为王。此后,来自我国沿海各地的郑姓人下“南洋”的逐渐增多,他们在当地开井修渠,传播良种,帮助农耕,促进经商,来自漳州府龙溪县(今福建龙海市洋西村)的郑芳扬(又名郑启基,—年)因在当地华人中素有威望,被推举为华人领袖,时称甲必丹,也称郑甲。根据其家谱记载,他早年随父亲郑思显渡海到南洋谋生,由在船上当挑工起家,逐渐成为当地大富。后来马六甲被葡萄牙殖民者占领,为了便于对当地讲闽南语的华人地区进行管理,让他担任了甲必丹。他任职后经常资助新来南洋谋生的人,为他们提供膳宿,还采用家乡的传统建筑形式,在当地建造了一座佛教寺庙青云亭,带头集资购下“三宝山”下多亩地作为华人故后葬所,深受爱戴,还用他家乡的名字尊称他为“漳州国王”,由他统治的马六甲从此也从一个荒芜的山野海隅发展成为“南洋”的贸易中心。甚至葡萄牙他来这里测绘地图地图时,还在《满剌加城市图》中明确标上了“中国河”、“中国村”、“漳州门”等地名,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影响。他去世后,被葬在“三宝山”南坡,墓碑上镌刻“文山显考甲必丹明弘郑公之墓”。
郑芳扬在马来半岛上的发展,无疑是下“南洋”的早期郑姓人的代表。在他以后,特别是在明清之际时,由于明清政权的交替和郑成功反清复明活动爆发,促使了更多的郑姓人飘洋过海到“南洋”。据史书记载,郑成功于顺治三年(年)重创清军以后,清政府为截断他从东南沿海地区补充给养的渠道,实行“迁界”政策,强迫沿海居民迁入内地,同时把界外所有建筑一律摧毁。由于从此无田可种、无家可归,沿海百姓中的一些人只好乘船流寓东南亚。对此,《小方壶斋域地丛钞》中有明确记载,称“顺治年间,福建同安人多离本地,往葛刺巴贸易耕地”,葛刺巴即在“南洋”。在这些人中,当然也不乏郑姓人。根据一些学者对明清时福建永春、福清的郑氏族人外迁情况的统计,其中永春岵山郑氏族人于永春城关郑氏族人早在明万历十二年(年)已有人迁徙吕宋(今菲律宾),到这时又有人在顺治三年迁居实力坡(今新加坡),福清城关郑氏族人于顺治十年(年)迁徙实力坡。他们在迁居之地与当地人和睦相处,同甘共苦,为本地经开发济和文化发展作出了自己的贡献,也成为后来东南亚郑姓人的祖先。
明清以来迁居海外的郑姓人大多来自福建沿海,以致福建至今还是拥有海外郑姓人最多的省份。在各地不同时期向海外的迁徙中,福建永春郑姓人的外迁也有一定的代表性。永春是福建泉州所辖的山区县,距泉州约80公里,是闽南主要侨乡之一。据八十年代初的一种调查估算,永春县旅外华侨约40余万人,与国内现有永春人口相当。历史上,由于永春邻近泉州古港,又有晋江上游东溪(永春县治内称桃溪)可通水路,早在十世纪即与泉州“互通舟楫”。县中的桃城镇桃东村及五里街一带生活着不少郑姓人,被称为永春鹏翔郑氏。其生活的地方南临桃溪,有舟楫之便,因此也是外迁最便利的地方。据年编修的《鹏祥郑氏族谱》记载,他们家族中从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就有人向南洋各国迁徙,至近代时累计达到人之多。他们迁居最早的地区是吕宋(今菲律宾),以后又迁到荷属北加浪、加力吧、吧城、安南提岸、马来西亚等地,甚至有人远迁到中美地区的古巴。他们外迁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清代中叶以后,并呈现出越到近代迁出人口越多的特点。比如,其在年以前外迁的只有6人,其中,菲律宾2人,马来西亚、新加坡各2人,南洋其他地方有2人。鸦片战争之后,由于西方殖民者大肆掠卖华工,更多的族人也背井离乡,漂泊异国,仅同治九年(年)至光绪十六年(年)20年间就有人飘洋出海,其中迁居马来西亚、新加坡的有人,印度尼西亚12人,越南28人,“南洋夷邦”人,其他地区14人,占全部出洋人数的45.09%,在这一时期外迁“南洋”的郑姓人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如今,鹏翔郑氏族居海外的有3万多人,国内只不过1万人。
明清以来迁居海外的郑姓人,从迁居地区看基本与其他各姓外迁的人员一样,“出洋”时先到菲律宾,而后逐渐向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方向转移。这主要是因为菲律宾距我国东南沿海较近,加上土地富饶,因此久居不返。只是到清代中叶时,由于西班牙殖民者接连五次血洗非律宾华侨,使得本来是“地近且饶”的菲律宾成为福建人畏途;加以这时的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地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开发,于是,郑姓人才开始大量流向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
从南洋各国的有关记载和资料中,也可以得知不少郑姓人向这一地区迁徙的线索。如在明朝中叶以后迁居越南的郑天赐,主要活动在港口一带,后来由于势力发展较大,还做了宾童龙国的国王。此后,郑姓在越南便成为一支较有影响的政治力量。其中如郑简、郑松父子相继执政于黎朝,是当时最有权势的人物。至清朝初年,福建长乐人郑会时迁居越南顺化,其子郑庆在阮朝时任领兵官。郑庆子郑怀德仕至协办大学士,兼领吏、兵部尚书,封安全侯,秩正一品,位居百官之首。当时在越南60岁以上的华人还都因他的功劳被免除了租税,贫苦无产或赴越不足3年半者也都可以减半交税。至清朝末年时,原籍福建永春的郑昭明也从侨居的新加坡迁居越南南部,经营商业,成为华商巨贾和侨界领袖。
至鸦片战争爆发以后,闽粤沿海人郑景贵也随父来到马来亚(今马来西亚),在霹雳邦一带定居下来,后也被占据这里的英国殖民当局任命为霹雳邦华人甲必丹。清朝末年,福建同安人郑螺生随父迁居马来亚怡保,后来也成为当地颇有影响的华侨领袖之一。
清朝雍正年间(—年),广东澄海人郑镛赴暹罗(今泰国)谋生,以贩卖水果和帮助当地征收赌税至富,被封为坤钹陀那,并娶当地女子洛央为妻,从此留居当地。他去世后,其子郑信(又名郑昭)过继给财政大臣昭披耶却克里为养子,后以披耶爵衔任达城军政长官,率兵赶走统治暹罗的缅甸人,推翻阿瑜陀耶王朝,在吞武里建立吞武里王朝,自任国王,成为当地第一位郑姓国王。在他当政的15年中,消灭了据地称雄的其他势力,收复失地,统一了泰国。还公开招徕闽粤地区的居民移居暹罗,并采取优惠政策,使曼谷三聘街一带成为华人居住区。由于他的鼓励和影响,闽粤沿海许多地方的郑姓人都在这时迁居暹罗,并相继发展成为当地较有影响的华人势力,被称为郑王。他去世后,后人为了加以纪念,还为他在曼谷湄南河西岸的吞武里建造了郑王庙,并在大罗斗圈广场中央塑造一座纪念碑,碑上耸立着他骑马戎装铜像,策马挥剑,极其英武。至今的每年12月28日还被当作他的加冕日,泰国国王还要亲临该铜像主持纪念仪式,民众循例在铜像附近举行朝祭大典,举行两昼夜的庆祝活动。此外,在郑信以后,又有来自广东潮阳、丰顺、潮安等地的郑姓人迁居暹罗,进一步扩大了郑姓在当地的势力和影响。近代以后知名于泰国的郑智勇、郑明如、郑午楼等人,都是这些郑姓移民的后裔。
除上述国家或地区外,闽粤沿海的郑姓人又有一些在明清时期迁居菲律宾、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如福建思明人郑某在清朝末年迁居马尼拉,其子郑汉淇是当地名医及侨界领袖。广东中山人郑某也于清末迁居菲律宾碧瑶市,其后裔郑绍隆等人在当地文化界及侨界颇有影响。又如福建金门人郑古悦于0年移居新加坡,其后发展成为当地著名华侨富商。福建惠安人郑席珍于年赴马来亚槟榔屿传播基督教,后转赴新加坡并留居当地。再如明朝武德将军郑公明后来移居印度尼西亚,去世后葬在东帝汶帝力埠飞拉山顶,后裔也在当地发展繁衍。此后,又有一些郑姓人迁居雅加达和中爪哇日惹,并在印度尼西亚政治和经济等领域中产生过一定影响。
总的来看闽粤沿海地区的郑姓人向南洋地区的迁徙活动,其迁徙地区早期在距沿海较近的越南和菲律宾等国,后来由于菲律宾接连发生了西班牙殖民者袭击旅菲华人事件,以及郑姓王朝在泰国建立,他们又逐渐向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转移。南洋郑姓在以后的发展,也主要以这些国家和地区为中心,其中泰国、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的郑姓人最具影响力。
东南亚俗称“南洋”,自明清以来一直是海外郑姓人活动最为集中的地区,如今郑姓的分布也极为广泛。其中如菲律宾,便是一个郑姓人口较多的国家。他们在当地主要从事商业经营活动,也有人进入政界和文化、科学、教育界等。成为知名人物。如祖籍福建南安的郑龙溪,在年轻时随父移居菲律宾后经营工商企业,如今已是财力雄厚的大实业家,同时兼任着菲律宾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等职务。另一位来自福建永春的郑少坚,年幼时随家人移居菲律宾,后经营商业、银行业、企业等,都获得极大成功,是当地著名银行家、企业家和社团领袖。至于祖籍福建晋江的企业家郑周敏及其女郑绵绵,也都是菲律宾工商界的知名人物,由其家族出资设立的“郑龚抱月国际基金会”,是当地最大的华人慈善机构,拥有基金1.17亿美元。另外,祖籍福建厦门的律师郑建祥和祖籍广东中山的画家郑绍隆等人也都在菲律宾华人中拥有一定的知名度。为了加强同姓人之间的联谊,他们还在菲律宾建立了不少郑姓宗亲团体,并在年成立了菲律宾荥阳郑氏宗亲会。到年11月,菲律宾郑氏宗亲会又承办了世界郑氏宗亲总会第十次恳亲大会,获得了空前的成功。
泰国是当代海外郑姓人另一个聚居中心,并有不少知名人物。其中如祖籍广东潮安县风塘淇园村的郑智原名郑义丰,出生于泰国,曾在20世纪初被当地洪门天地会推举为二哥,人称二哥丰,因帮助泰王朝解决财政困难有功而深受倚重,被封为“坤拍”(伯爵),赐姓郑差哇尼,驻地附近的l条公路被赐名为郑差哇尼路,又经营航海、银庄、当押、出入口、商行、报纸、印务局等业,其分支机构遍及南洋诸国、日本、香港和为国上海、青岛、厦门、汕头等地。在孙中山从事民主革命时,他曾捐资相助,还在泰国及其家乡兴建学校等公益事业,免费招收村邻子弟入学,成为受人尊敬的华侨领袖。又如原籍广东峡山都东仙(今汕头潮南区沙陇镇)的郑子彬在年轻时南渡泰国谋生,初在曼谷当挑夫,渐有积蓄后经商,创春和商号,承办泰国政府的烟草专卖业务,逐渐成为富商。他在致富后不忘祖国,曾加入孙中山组织的同盟会,又带头捐资创办潮州华侨公立培英学校、捐资修建潮阳县公署等,发起组建暹罗潮州会馆,任常务委员等职。卢沟桥事变后,他全力投身抗日救亡运动,成立全国劝募公债泰国分会,被推举为副会长。还参与改组华侨报德善堂,举办各种社会慈善事业;组织潮州米业平粜公司,赞助家乡兴学育才,参与创办华文《中国日报》、《中原报》,宣传中华民族文化。日军入侵泰国后拒不与日军合作,宁死不屈,忧愤而死,受到我国国民政府的明令褒扬,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亲自为他撰写了墓志铭。他有八子四女,长子郑午楼曾任泰国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以及泰国京华银行董事长,是大慈善家,著名爱国侨领。在我国年发生水灾时,他组织了价值超过一亿人民币的物资到南方各省救灾,受到国家主席杨尚昆的接见。郑午楼三弟雪楼、四弟可楼、五弟华楼、六弟鹤楼、七弟懿楼、八弟云楼都是泰国商业界、金融界卓有成就的人物。至于其他郑姓知名人物,还有祖籍广东丰顺的企业家郑明如、广东潮阳的银行家郑练,广东澄海的原泰国工商总会会长郑俊英等人。由于在泰国影响较大,加以人口众多,郑姓还成立了多个宗亲组织,另有一个全国性的宗亲总会。其宗亲总会成立于年,以发扬祖德、遵纪守法、鼓励上进、倡办公益事业为宗旨。并办有会刊,建有郑氏大宗祠(荥阳堂),经常举行一些庆典祭祀活动,逐渐发展为海外郑氏宗亲组织中最有影响、最有实力的宗亲组织之一。另外,该会还在年承办了第五届世界郑氏恳亲大会,有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郑姓人前来参加。该宗亲总会的主要领导人也是当地的名人,其中主要有理事长郑充植、副理事长郑锦良、郑文祺、郑镒三、郑熙和、郑嘉兴、郑柄林、郑有华、秘书长郑衍烈等。
马来西亚郑姓迁入较早,是郑姓人下“南洋”的主要目的地,主要分布在马六甲、柔南、沙捞越等地,康熙四十三年(1年)以来又相继成立了马六甲荥阳堂郑氏宗亲会、柔南荥阳郑氏公会、沙捞越古晋省郑氏宗亲会、沙捞越诗巫郑氏公会、吉坡郑氏荥阳堂等宗亲组织,还出现了一批有代表性的人物。其中如早在清朝嘉庆道光年间,广东增城(现属广州市)人郑景贵的父亲便只身漂泊“南洋”,经营小本生意。后来,郑景贵也在道光二十一年(年)到马来亚帮助父亲做生意,逐渐致富。又投资矿业,富甲一方。鼎盛时期,实业发展到香港、英国、美国和加拿大等地。为了改善华侨处境,维护华侨权益、团结海内外同胞,他又倡建了马来亚增龙会馆、华侨学校,被当地政府授以“甲必丹”勋衔。清末河北一带发生水灾,他以他母亲赖太夫人名义捐巨款赈灾,被清廷赐赠“急公好义”牌匾。光绪十一年(年)法国殖民军入侵云南,他毅然捐助巨额军饷,被清廷赐封他及其林氏夫人三代享受二品官衔荣誉,其族人为他在家乡建造“荣恩”石牌坊,横批镌刻“急公好义”四个大字并“文武官员至此下马”的封旨。他又定期回乡省亲,捐巨款修桥建路,兴办学校,发展家乡教育。此外,福建同安人郑螺生幼年随祖父南渡马来亚的怡保谋生,后来自己开设吉承隆号,成为当地福建同乡会领袖。又积极响应孙中山领导的革命,加入同盟会,亲自参加广州黄花岗起义,历任同盟会霹雳会会长、孙中山大元帅府庶务委员委员会、侨务委员会委员,获孙中山所颁优等旌义状、二等有功奖状。至于在今天,马来西亚企业界或政界、文化界等同样有不少知名人物,郑清泉、郑清河、郑金镭、郑旭初、郑光秀、郑浩千、郑文尧、郑学义、郑荣富、郑玉贵等人还分别担任各宗亲会的主要负责人。
越南郑姓知名较早,郑姓人大多来自中国,在—年间还建立了一个郑姓王朝。该王朝的开国君主郑检是今福建人,被后人称为世祖明康王。在他之后,该王朝又传俊德侯郑桧、哲王郑松、谊王郑梉、阳王郑柞、康王郑根、禧祖仁王郑㭎、裕祖顺王郑杠、毅祖恩王郑楹、圣祖盛王郑森、奠都王郑杆、思王郑楷、都王郑槰,统治越南北方年,最后被南方的阮氏王朝所灭。另外,祖籍福建长乐的郑怀德是越南19世纪初的高官、学者,生于越南,父亲郑庆曾任越南六品官,他也因此步入仕途,历任内政、外交、文教、军务要职,还组织平阳诗社(嘉定山会),编纂记叙越南南圻地区疆域、城池、物产、水利、交通,民情的《嘉定通志》一书。他的诗作富于时代气息,为世所推重,与吴仁静、黎定光并称“嘉定三家”。至于当代,越南郑姓也有不少著名人物,其中祖籍福建南安的郑太平是郑姓于晋末南迁的吴车骑长史郑庠的后代,曾任越南郑氏宗亲总会理事长。祖籍福建金门的郑水渺是大嶝岛及南部著名工商企业家。
(作者之一王大良教授系著名史学家作者之一刘阳系荥阳市政协副主席、侨联主席)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推荐文章
热点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