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国际金融报作者:罗葛妹“以金融消费者为中心助力疫情防控”。3月9日,全国银行业保险业“”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周活动正式启动。近一年来,保险行业到底出现了哪些“坑”?消费者们又该如何防范呢?跟着《国际金融报》记者一起来盘点吧……本期我们讲的是不法人员通过诱导保险消费者进行保单贷款或办理退保、同时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违规现象。年11月中旬,北京银保监局发现市场上存在不法人员以高收益为诱饵,欺骗保险消费者通过保单贷款或退保获取资金,用于购买非保险理财产品,甚至涉嫌非法集资和金融诈骗。作案特点:★以储蓄型或投资型保险产品的保单持有人为特定目标。★以“高额收益”为诱饵。★假借保险机构及其销售、客服等从业人员名义邀约客户。★以套取资金、转购非法理财产品为最终目的。★消费者资金损失是最终结果。对此,北京银保监局提示广大消费者:一是核实销售人员销售资质,正确识别理财产品性质。根据中国银保监会相关监管规定,保险公司、保险专业中介机构及其从业人员不得销售未经相关金融监管部门审批的非保险金融产品。对于保险机构及其人员销售非保险金融产品的,建议消费者购买前要求销售人员出示所在保险公司及其个人销售资格证明,
转载请注明:http://www.manbuhuaerj.com/jrjhd/14571.html